新職業打開就業“新窗口”

2020年07月15日07:02  來源:山西日報
 

疫情之下,新職業逆勢而上,迸發出勃勃生機,互動個性、開放多元,新職業正成為新的就業風口,讓無數年輕的夢想觸手可及。7月6日,人社部等部門正式發布一批新職業,互聯網營銷師、區塊鏈工程技術人員等位列其中,隨之一同發布的還有“直播銷售員”“互聯網信息審核員”等5個新工種。與此同時,教育部進一步明晰了高校畢業生就業統計相關指標含義,明確將開設網店歸為“自主創業”,公眾號博主、電子競技工作者等算作“自由職業”,二者均屬於就業的形式之一。新職業因何成為職場“香餑餑”?7月中旬,記者對此展開採訪。

應時而生 大批新職業獲“官方認証”

技術進步推動職業種類不斷擴容,新職業的發布為眾多“不務正業”的互聯網從業者“正名”。

省城市民於夢潔是一名寶媽,同時也是某短視頻平台的母嬰用品博主,從事直播營銷已近兩年,對於“直播銷售員”這一全新稱謂,她調侃道:“咱也是有身份的人啦!”她告訴記者:“直播火了之后,我也想試試水,為大家分享物美價廉的母嬰好物。”於是,於夢潔轉換思維,不善言辭的她也開始在鏡頭前大膽推薦、展示自我。“幾個月下來,我賣出的產品口碑還不錯,不僅銷量可觀,而且也結交了一群寶媽朋友,收獲快樂的同時也實現了自我價值。”她表示,直播營銷面對的客戶群體更加廣泛,且行業門檻較低,不限學歷和經驗,主要憑借實操技能取勝。記者從智聯招聘了解到,疫情下直播行業招聘需求同比上漲1.3倍,平均招聘薪酬為9845元/月﹔電商為直播人才吸納大戶,宅經濟下娛樂休閑領域直播就業機遇增多。

除“轉正”外,不少高校畢業生也在這波新職業浪潮下“喜提”Offer,李博雅就是其中之一。畢業前夕,他在某在線教育平台求職成功,成為一名在線教育服務師,負責輔導初中數學,輔助主講老師教學並完成學生答疑及作業批改。“我大學時就一直兼職家教,輔導過初高中數學、英語,每當看到學生們的成績穩步提升,心中就會升騰起滿滿的成就感,對教育行業也愈發熱愛,所以在擇業時果斷地選擇了在線教育。”疫情期間,網課成為教學的主要手段,在線教育參與人數直線上升。截至5月11日,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台瀏覽次數達20.73億,隨著在線教育的常態化和普及化,在線教育服務師將受到更多求職者的青睞。

根據智聯招聘聯合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發布的《2020年大學生就業力報告》,一季度,互聯網/電子商務行業位列就業景氣較好的10個行業,薪酬待遇優厚、科技含量較高、發展空間較好,符合當下年輕求職者的就業需求。山西省人力資源市場市場部部長劉志英表示,直播博主、網店店長、網課教師……疫情期間,層出不窮的新職業吸納了大量的勞動力,在緩解就業壓力方面功不可沒。

靈活創新 新職業搭建造夢舞台

從“鐵飯碗”到新職業,科技的繁榮有力地促進了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植根於數字經濟沃土下的新職業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怎樣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

劉志英表示,新職業與互聯網的發展相生相伴,是時代進步的產物,它為社會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在積極促進就業、帶動服務業全面升級的同時,還能夠豐富精神文化交流,提高生活品質。

對於相關從業者而言,新職業的發布無疑是他們職業生涯的新起點。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劉興亮表示,國家為新職業賦名,既是對從業者能力和價值的肯定,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不僅有利於從業者在今后的職場行穩致遠,也是一次就業觀念的革新,帶貨主播、電競玩家等靈活就業者的社會地位得到了相應提升。智聯招聘執行副總裁李強直言,新職業的確定也將增強從業者的“榮譽感”和“社會認同感”,激勵其更好地發揮個體價值。

新職業之所以成為時下年輕人就業的熱門選擇,與其職業特質密不可分。“張揚個性、敢想敢做是大部分90后、00后的性格標簽,他們拒絕條條框框的束縛,不喜歡按部就班,喜歡富有挑戰性和創造性的工作。”劉興亮表示,新職業的工作時間相對自由,工作內容靈活度大,能夠讓他們充分發揮自主能動性,極大地調動工作熱情,如果方法得當、創意新穎,就可以獲得豐厚的報酬,自然能盡攬英才。

此外,就業觀念的轉變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劉志英認為,年輕人對新職業的接納度更高,他們能夠拋開固有的職業偏見,將興趣融入日常工作,從過去的“唯公務員論”到如今的多元化思維,他們普遍認為,隻要付出智慧和汗水,在任何崗位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修煉“內功” 把握大勢御風而行

當前,新職業敞開懷抱,求職者心向往之。新職業猶如一面鏡子,在反映社會需求的同時也折射出日新月異的時代變遷。它契合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贏得了越來越多的社會認同。未來,新職業是否能依然保持蓬勃的生命力?

“新職業帶來新生機。”劉興亮認為,現如今,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社會發展面臨著結構性調整。未來,社會分工進一步細化,新職業也將遍地開花,蘊藏著無限商機,就業空間巨大。它可以滲入到傳統行業的方方面面,引領傳統行業實現轉型。

二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張蔓芳表示,新職業還對人才評價體系、法律法規、社會保障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人才培養模式為例,今后,高校需設置相關的專業,配備教學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識、樹立新觀念,為踏入職場做好充分准備。

新職業呼喚新人才,后浪正奔涌而來。對求職者而言,面對日趨激烈的行業競爭,又應如何打磨自身,與時俱進,練就“十八般武藝”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

劉興亮建議,求職者首先要夯實基礎知識,全面增強核心競爭力,向復合型人才轉變﹔其次,由於新職業大多依托於網絡,所以求職者要熟練掌握計算機的相關知識和基本操作﹔最后,結合自己的意向職位,查缺漏、補短板,打造過硬的專業技能,比如直播銷售員需要具備出眾的表達能力,公眾號博主則以文案策劃能力見長等等,隻有擁有敏銳的觀察力和較強的學習力,才能在瞬息萬變的互聯網領域立於不敗之地。

“隨著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廣泛應用,大量的工作機會將被釋放,催生出更多的新職業,這其中將涉及眾多交叉職業。”張蔓芳建議,廣大求職者也應頭腦常新,理性慎重地進行職業規劃,認識和把握大勢,站在風口順勢而為。(記者郭慧)

 

(責編:李夢文、常慧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