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至19日,由中宣部組織的“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道活動走進山西,16家中央媒體對我省進行深入採訪。從7月29日起,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等中央主流媒體在頭版顯著位置或黃金時段重要欄目密集報道我省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新氣象、新變化、新成就。截至8月4日,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5家中央主流媒體共推出報道16篇,轉載量1200余次,閱讀總量超100萬人次。
7月31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登長篇通訊《右玉如今風光正好》。記者走訪右玉縣西窯頭村、馬營河村等村庄,通過百姓養羊、種沙棘和發展旅游三個典型故事,勾勒出一幅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小康圖景。8月3日,人民日報刊登《賈家庄邁上小康路》,記者通過記錄百姓生活的變遷,展示賈家庄村興文旅產業、共享改革成果、崇德向善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風貌。8月4日,人民日報聚焦我省平順縣中藥材產業,頭版刊登《大山深處,脫貧有良方》一文,講述了平順潞黨參作為產業精准扶貧的一劑良方,從零打碎敲到成立合作社規模經營,再到如今做成優勢產業帶動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故事。
7月28日至7月30日的三天時間裡,新華社連續推出三篇通訊《一年一個樣!再現“錦繡太原城”》《山西分“道”轉型蹚新路》《我們村裡的年輕人》。三篇文章分別聚焦太原城市面貌變化、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和汾陽市賈家庄村幸福鄉村生活樣本三個層面,展現我省在生態環境治理、高質量轉型發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等方面取得的成就。這三篇報道也被《新華每日電訊》刊載。
8月1日,央視《新聞聯播》播出《太原西山:由黑轉綠的幸福日子》,講述西山從上世紀90年代起黑灰漫天現象到如今“郁郁蒼蒼三十裡”美景的轉變。8月3日,央視《新聞聯播》頭條播出《山西忻州宋家溝村:奮斗鋪就致富路》,再現了宋家溝村脫貧致富的奮斗場景。8月4日,央視《新聞聯播》播出《山西大同雲州區:小黃花做成大產業》,報道了黃花帶動1.5萬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故事。7月29日,央視新聞客戶端播發《建學校保障老人免費就餐解決全村工作山西“798”了解一下》圖文視頻,直擊賈家庄的華麗轉身。
此外,光明日報和經濟日報也集中刊文,報道我省農村和農民的新面貌。7月28日、7月29日和7月31日,光明日報在頭版刊發三篇文章:《山西三招促農民持續增收致富》《山西“新農人”的四張拼圖》《山西右玉:荒漠變綠洲日子有奔頭》,三篇文章描寫了新農村的致富場景、新農民的致富行動。懂科技、眼界寬、有想法、夠時尚成為記者筆下山西“新農人”的特征。7月29日至7月31日,經濟日報連續三天刊發《雲州黃花分外“香”》《鹽鹼地上建起“幸福村”——山西汾陽賈家庄村採訪記》《姐弟倆“線上”致富忙——山西長治市平順縣東彰村採訪記》三篇報道,描繪了我省轉型發展和產業扶貧的動人圖景。
脫貧攻堅、轉型綜改、生態建設也成為網友口中的“熱詞”,“打贏脫貧攻堅戰、致富奔小康,村民腰包鼓了起來”“這些年山西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手撕鋼’、晉華爐……都是咱山西造”“要說生態怎麼樣,來我家鄉看看就知道了,保准來了不想走。”目前網友參與留言已多達3萬余條,並呈持續增長態勢。(記者張琦)
山西路橋:黨建引領 建好“四好農村路”山西路橋建設集團黨委扎實開展“黨建質量提升年”,實施“六大工程”,立足“十四五”高質量、高速度、高效益發展的戰略基點,全面提高黨建質量和黨建引領發展水平,為打造“國內一流的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施工現代化企業集團”提供堅強政治保障。
常住人口3491萬 山西人口普查數據"出爐"山西省統計局向社會通報山西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數據顯示,山西省常住人口為34915616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下同)減少2.23%,年平均減少0.23%。山西省常住人口總量減少,主要受人口流動變化等因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