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開發區為主引擎,以“六新”為方向,以創新為抓手,以“四治”為核心,太原轉型之路天寬地闊,風鵬正舉——

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的太原路徑

2020年09月01日07:28  來源:山西日報
 

山西綜改示范區全力打造“2+9”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積聚發展新動能新勢能。栗群攝

8月26日傍晚,一場秋雨過后,太原天邊的晚霞如同一幅絢麗的油畫,在記者手機裡迅速刷屏。藍天白雲、綠樹花影、山河湖景而今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太原人的朋友圈裡,滿屏自豪。

太原,三山環抱,一水中分,自古就有“錦繡太原城”的美譽。

城市有顏值更有實力。沿著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親自指導、親自推動的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發展的金光大道,太原市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深刻把握“轉型發展本質上就是高質量發展”的鮮明特征,堅定“一切為了轉型、一切服務轉型”的戰略定力,憑借良好的工業基礎,毅然扛起省會擔當,廣泛凝聚推動高質量轉型發展的磅礡力量,奮力書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篇章。

【探索】以開發區為主引擎,“三道”並進,努力率先蹚出轉型發展新路子

開發區是改革創新的前沿、先行先試的熱土、追夢圓夢的舞台。

今年7月,省城某三甲醫院的婦產科原主任、52歲的張玢玢入職山西錦波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公司門前的道路原名經北街,現已更名為錦波街。“這是政府對企業的信心。人源膠原蛋白已被國家列為5種新材料之一,產業前景極為廣闊。”張玢玢對自己的選擇很有信心。

2017年2月揭牌成立的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整合了太原市、晉中市兩市的8個產學研園區,是省委、省政府深化轉型綜改的主戰場主引擎。

太原市把開發區高質量轉型發展作為主引擎,構建以綜改示范區為龍頭,以中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清徐經濟開發區、西山生態文化旅游示范區、陽曲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為四翼的發展格局。

3年多來,綜改示范區對表中央,對標先進,對接國際,積極探索實施了上百項改革創新,形成了一批特色鮮明、成效顯著、全國先進的制度性成果,40項在全省復制推廣,營商環境發生了根本性變化。2017年11月,該區榮獲“中國最具投資價值開發區”稱號。2019年,太原經開區在219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中由2018年的第99位上升到第31位,太原高新區在169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由2018年的第106位上升到第96位。

今年以來,綜改示范區持續開展項目“三個一批”活動,太原片區132個項目簽約落地,計劃總投資1084億元﹔101個項目開工建設,計劃總投資561億元﹔43個項目投產,總投資123億元。合成生物、電子信息,以及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現代物流、綠色建材、新能源與節能環保、農產品精深加工等“2+9”千百億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正在加速形成。

由此放眼太原更廣闊的區域——

中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山西長城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智能雲”工廠從開工到建成投產用時不到4個月,成為中國長城簽約最快、落地最快的制造基地建設項目。工廠一期總投資7.5億元,運用工業互聯網技術,智能生產線自動化程度達到90%,年產國產計算機整機將達100萬台套。未來將建成大數據產業園,智能制造中心、芯片研發中心、生態適配中心、創新研發中心和軍民融合中心的“一園五中心”信創產業集聚區,為太原市信創產業集群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在傳統焦化產業大縣——清徐縣,有近20年生產歷史的亞鑫集團子公司——港源焦化60萬噸的焦爐今年4月11日關停,在場的工作人員有不舍,更有期待。由清徐縣美錦、梗陽、亞鑫3個民營企業共同承建的清徐精細化工循環產業園,建設佔地面積7674畝、總投資300億元,以建設全國規模最大、品質優良、效益最佳的“氫都、碳谷”和“溶劑之城”為目標,項目首尾相連,產業鏈全循環,實現傳統煤焦化向現代煤化工的轉變。目前,園區正以10月底投產達標為目標,倒排工期,全力打造全省轉型升級示范園。

歷經百轉千回,才能奔騰入海。轉變是為了更好地向前,太原市咬定轉型不鬆勁,直道沖刺、彎道超車、換道領跑,在“率先”上搶先機,在“蹚出”上下苦功,在“新路”上勇探索。

【布局】以“六新”為方向,改造老鍋灶,支起新鍋灶,新老鍋灶都要做出新飯來

“一五”時期,全國156個重點建設項目,建址太原的有11項。依托自然稟賦和現實產業基礎,太原成為國家重要的老工業基地。

站在工業化中期向工業化后期邁進的門檻上,如何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太原市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大力加強科技創新,在新基建、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新產品、新業態上不斷取得突破”,正確處理“老飯碗”與“新飯碗”關系,以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全力推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以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合成加工、信息技術產業為主攻方向,大力培育具有產業基礎和比較優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7月29日,太原市“我為轉型發展做貢獻”演講比賽現場,山西大眾電子信息產業集團石玉珍深情講述了一段突破圓珠筆筆頭關鍵技術的故事,奪得了當場比賽的一等獎。

2017年,太鋼集團組織科研攻關,終於研發出了用來制造筆頭的鋼材——筆尖鋼,實現了筆頭制造原材料的國產化、本土化。如何把筆尖鋼加工成筆頭?大眾集團決定蹚一蹚。

注冊成立控投子公司、從瑞士引進一台24工位機,憑借幾十年積累形成的精密儀器加工產業基礎和一批能工巧匠,大眾集團終於一舉攻克了制筆關鍵技術。目前,這台機器在24小時連續工作下可以實現日產16萬粒合格筆頭生產能力,筆頭潤滑度為0.16,達到了國際高端筆水平!

聚焦“六新”,勇於先行。作為全國首批50個5G商用城市之一,太原市在二青會上實現了國內大型綜合性運動會的首次5G應用,搭建了全省首個煤機行業5G+工業互聯網平台。今年上半年,累計開通5G基站3944座,5G終端用戶達26萬,5G網絡建設速度進入全國第一方陣。

聚焦“六新”,改造老鍋灶,支起新鍋灶,都要做出新飯來!

錦波生物十余年來隻原創、不追隨,與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復旦大學、四川大學等聯手,專心致力於功能蛋白基礎研究與產業化。2018年,在國際首次解析了人源Ⅲ型膠原蛋白中央功能區域的高分辨率原子結構。隨著錦波人源膠原蛋白工業化技改產業園的投產達效,不僅將形成完整的人源Ⅲ型膠原蛋白研發、生產、銷售國際化全產業鏈,而且隨著更多型別的人源膠原蛋白成功開發,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膠原蛋白產業基地。目前,產業園鋼結構廠房主體基本完成,年內將完成基建,明年9月投入試生產。

山西電機廠創新“YE4系列超超高效電機”技術,推動傳統機械制造高端轉型﹔百度山西人工智能數據標注基地吸納數據標注企業35家,從業人員2000余人,是國內人員和產值規模最大的單體數據標注產業基地。山西大威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二氧化碳激光器技術水平已達國際水平,小功率段市場佔有率達到60%以上,正在謀劃建設省級激光工程研究院,吸引帶動下游產業發展……

“六新”代表著先進生產力變革趨勢,代表著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太原市搶抓機遇,下好“先手棋”,蹄疾而步穩。

【求新】以創新為抓手,實施“人才”“科技”新政,打造一流創新生態

創新,位列新發展理念之首,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2018年2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太原市以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為主題,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

面對創新主體偏少、科技人才總量不足、結構不優等問題如何突圍?太原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康建斌介紹,近年來,市委始終堅持創新驅動、人才興市戰略,連續3年每年拿出10億元人才專項資金和10億元科技專項資金用於人才事業,努力為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創新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2018年,山西學子邊佩鮮從清華大學畢業后,定向選調回到太原,入職太原市工信局,2019年9月挂職杏花嶺區大東關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已申領到了每月3000元的生活補貼,以及一部分學費補貼。她告訴記者:“補貼政策很給力、很暖心,我要盡自己所能為家鄉的發展貢獻力量。”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太原市遷入各類人才及家屬近7萬人。

聚焦創新不散光,加快構建一流創新生態,太原圍繞創新成果轉化和創新企業培育等打出組合拳:

加大科創平台扶持力度。對國家、省級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公共科技創新平台,政府將分別給予500萬元、300萬元的補助。對設立的院士工作站給予100萬元的建站補助﹔對設立的博士后科研流動(工作)站給予50萬元的建站補助﹔對國家、省、市技能大師工作室,分別給予30萬元、20萬元、10萬元的補助。對創新轉型、深化改革先進團隊,每年予以最高1000萬元支持。

對企業技術創新過程和結果進行獎勵補貼。對年銷售收入達到300萬元(含)以上且年度研究開發費用佔銷售收入4%(含)以上的企業,按其研究開發費用的10%給予補助,最高200萬元﹔對研發試制填補國內空白重大新產品的企業,按該產品近3年研發開發費用的10%給予補助,最高300萬元。

引進外部創新力量。積極推動院地合作,與中科院、中國工程院、英國牛津大學、清華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國內外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引進建立了中科院山西先進計算中心暨計算科學產業基地、西電綜改區大數據研究中心等一批創新基地和平台,推動了一批與轉型發展緊密相關的重大創新研究。如,與清華大學合作研發的晉華爐實現了水煤漿氣化爐結構創新和舊爐改造兩個全球第一。

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太原市高新技術企業達1616家,較上年增長67%,是2017年的3倍,佔全省比重65%,年均增速60%,在中部省會城市位列第一。其中全市規模以上工業高新技術企業122家,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9%,以傳統工業為主導的產業格局正在被悄然打破。

【逐夢】以“四治”為核心,踐行“兩山”理念,提亮“全面小康”成色,再現“錦繡太原城”盛景

“想不到太原的空氣、太原的環境、太原的綠化、太原人居如此之好。”日前,履新4個月的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鄭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的這段話廣為流傳,道出了許多人的心聲。

看今日之太原,三山秀麗、汾河旖旎,綠色蔥郁,盛開在大街小巷的玫瑰花、月季花,為城市平添了浪漫氣質。

然而,山西晉峰供熱公司董事長張俊平剛上西山時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情景。公司認養的玉泉山因採礦形成的山體破壞面有200多處,採礦廢棄物及各類垃圾存量達2000多萬立方米,喬灌木覆蓋率不足20%。

用電錘打一個樹坑至少要花3個小時,肥料、樹苗須手托肩扛才能運上山……在矸石山上種樹難度可想而知。為了把荒山變成綠水青山、金山銀山,張俊平十多年來與山為伴,義無反顧,累計投入10億余元,硬是把玉泉山變成了每年接待百萬人次游客的熱門景點。2019年,張俊平被授予全國“最美退役軍人”榮譽稱號。

發生巨變的又豈止是玉泉山?太原市採取“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公司承載、園區打造”的市場化、多元化參與方式,出台了一系列生態修復激勵政策,引導社會資金參與西山生態修復治理。目前,太原西山已經完成生態修復8萬多畝,共建成17家城郊森林公園,總面積達20多萬畝。

東山的溝溝梁梁也綠起來、美起來了。迎澤區董家庄村村委會與山西東林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合作建設的森棲小鎮,匯聚了音樂、露營等時尚元素,備受市民青睞。

今年6月22日,太原東山旅游公路竣工,與去年建成的西山旅游公路實現貫通。至此,總長229.5公裡的東西山旅游公路閉合成環,串起了近百處景點,路在景中、景在路中,美不勝收。

更令太原市民感到愜意的是:全長33公裡的城區段汾河景區水質退出劣V類,綠色叢叢,鳥語清脆﹔九條邊山支流經過治理,新增快速路184公裡,新建綠色景觀帶250萬平方米,黑臭河變成了景觀河﹔晉陽湖華麗蝶變,“城市客廳”綻放新顏,躋身城市新的經濟中心……

看今日之太原,地上地下並進、面子裡子並重,打造城市有機更新的“太原樣板”﹔以文明城市創建創造高品質生活、以文化傳承涵養城市精神氣質,提亮“全面小康”的成色。

杏花嶺區桃園一巷南二條9號院老年人居多,經有關部門勘測,有兩個單元具備加裝電梯條件,如今已全部完工,居民們不再為上下樓犯愁。目前,老軍營、漪汾苑等272個老舊小區改造已進場施工,今年將完成348個,涉及總戶數9.6萬戶,太原市老舊片區提質改造跑出了加速度。

鐘樓街片區改造,重塑千年古街往日繁華,推動商文旅融合發展﹔五一廣場改造,彰顯城市厚重的英雄歷史和紅色記憶,打造文化太原的新坐標﹔建設雙塔公園、狄仁杰文化公園,開放太原古縣城、太原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園……留住文化基因,重塑城市記憶,太原亮出了大手筆。

“堅持治山、治水、治氣、治城一體推進,持續用力,再現‘錦繡太原城’的盛景,不斷增強太原的吸引力、影響力,增強太原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久久為功,接續奮斗,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發展的道路必將越走越寬!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再現“錦繡太原城”盛景定是可期可待!(記者楊彧)

(責編:麻潞、常慧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