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實踐” 興縣康寧鎮村兩委干部集中培訓交流

2020年09月22日09:57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金風送爽桂飄香,五谷豐登六畜旺。近日,興縣康寧鎮組織40余名村兩委主要干部進行了集中培訓交流,共同感悟鄉村振興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有特色。培訓邀請縣農業農村局等相關涉農部門干部樊左蓮、王光全圍繞農業產業特色化、農村現代化、農民職業化課題,利用精心編制的圖文並茂、資料詳實的課件通過專題講座、經驗介紹、市場分析、前景展望、討論交流等多種形式進行了講授闡述和解疑釋惑。大家帶著思考、帶著目標先后到本鎮產業發展、生態宜居各有千秋、各具特色的花子、烏門和寺坡底等村實地觀摩學習。

老先進再當新典型,大棚種植拓“錢”景。花子村大棚種植基地現已種植葡萄35000余株,櫻桃3000株,玉露香梨3160株,明年即可挂果收益。為了保証果木生長期內的收益,該村在果木株間間種“七寸紅”辣椒,去年收益10萬余元,今年預計收益30萬元以上。大棚基地進入盛產期后,年收入可達400萬元以上。大棚基地與農戶通過三個渠道鏈接利益,一是土地流轉,涉及農戶101戶,每畝每年700元﹔二是參與務工,每年約有100余人參與務工,人均年務工收入2000元以上﹔三是入股分紅,今年下來,每人分紅可達100元以上。

家家養牛致富不愁,科學養殖出盡“風頭”。烏門村通過“一主兩輔”發展特色產業,引領群眾走上致富之路。按照“一村一品一主體”的要求,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和“參股合作、本金保底、固定分紅”的運行機制,積極扶持春生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帶動所有貧困戶發展黃牛養殖業,新建1050平米的養牛基地,採取貧困戶自行飼養、能人大戶代養和合作社代養三種模式,實行黃牛集中飼養、統一管理、統一品種、統一銷售,3年來養殖規模由當初不到10頭牛發展到110頭牛,年產值達到130萬元,僅黃牛養殖一項貧困戶戶均年收入達到2萬元。

栽種“早黑寶”,致富是法寶。2019年寺坡底村集體經濟合作總社發展早黑寶葡萄種植基地60畝,待明年挂果后每年每畝可收入6000元,預計收入36萬元。今年又栽植50畝共1200株紅富士蘋果樹,安排勞力26人(其中貧困戶18人),每人年均務工收入1500元。村民既務工又分紅,同時也壯大了村集體經濟。

以精准滲水、自動追肥省時省事省工而著稱旱澇保收劉家曲村的滴灌西瓜,今夏勇闖“三關”后僅在興縣市場就大“火”了一把。120畝(其中大棚50個30畝)西瓜銷售收入達20余萬元,而且西瓜收園后再種谷子、玉米等“小日月”晚熟農植物和羅卜、白菜、茴子白等大秋蔬菜。難怪有人說:科學經營過“三關”(疫情關、大旱關、冰雹關),風雨不動安如山,瓤沙味甜好口感,劉家曲瓜農俱歡顏。

閆羅坪的“北京紅”,個頭肥大辣味濃,辣椒還沒摘,訂單就搶空……

參加觀摩的鎮村干部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聽一路問,一路學習一路思考,一個個項目取得的成績令人振奮,一項項特色產業發展的生動實踐拓寬了視野、增長了見識、開啟了思路,刷新了大家對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認識。(高崇德)

(責編:趙芳、常慧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