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畫“五彩”藍圖  中陽縣因地制宜蹚新路

2020年10月29日17:07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因“川之中兮河之陽”而得名的中陽縣,位於山西省中西部、呂梁山脈中段西麓,是全省首批實現脫貧摘帽的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之一。

面對脫貧攻堅“交總賬”的硬任務,中陽縣提出錨定“四縣”目標、打造“五彩”中陽美好藍圖,全縣上下勠力同心、乘勢而上,把“四縣”目標貫穿縣域發展全過程,因地制宜蹚出發展新路,推動全縣經濟全面轉、協同轉、配套轉,使中陽經濟社會發展站上了新起點,開啟了新征程。

走好特色之路,打造高質量發展集聚縣。作為資源富縣,中陽有各類特色資源,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持續動力。該縣堅持“轉型為綱、項目為王”理念,提升“主引擎”,培育“新動能”,既支持鋼鐵、煤炭等傳統優勢產業發展,也聚焦“六新”抓項目、建生態,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尤其是充分發揮“中陽山寶”的區域品牌影響力,依托厚通、桃園、新希望、新大象等龍頭企業牽引帶動六個“特”“優”農業產業,把生豬養殖、優質核桃、肉羊養殖產業、食用菌產業等產業做大做強,延長產業鏈、價值鏈,不斷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推動銀色轉型中陽“換道領跑”。

走好創新之路,打造高水平崛起活力縣。創新是縣域經濟的生命力,該縣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建設小康中陽提出發展新思路。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的車鳴峪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區作為創新發展下的產物,園區以菌包基地、設施蔬菜、“光伏+”產業、生豬養殖為依托,緊密結合鄉村旅游、扶貧車間、物流運輸,建成后預計可發展黑木耳5000萬袋,香菇60萬棒,設施蔬菜大棚200棟,種豬12000頭,年產值達7.1億元,輻射帶動2000戶群眾,戶均增收5000元。同時,作為區位優縣,該縣積極參與新一輪太原都市圈規劃建設,著力推進基礎設施、產業布局、生態環境、公共服務、治理體系等一體化發展,全面優化開放發展格局,使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量經濟成為新的增長點,金色小康中陽正在新時代的征途上昂首前行。

走好綠色之路,打造高標准保護品牌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作為全省第一個生態林、經濟林“雙覆蓋”縣份,中陽縣是森林覆蓋率高達56.6%的生態美縣,該縣持續抓好“藍天碧水淨土增綠”四大行動,一體推進治山、治水、治氣、治城,推動生態環境高質量保護與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良性互動。同時,堅持綠化、彩化、財化有機結合,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有機統一,實施“4348”工程,走出一條城市綠、生態美、百姓富的發展新路,推動綠色生態中陽持續發展。生態環境發展不僅以綠色為底色,還以紅色為添色,積極發展文旅產業,深入挖掘優秀歷史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講好中陽故事,唱響主旋律、傳遞正能量,努力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為建設紅色初心中陽奠定堅實基礎。

走好為民之路,打造高品質生活宜居縣。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面對人民群眾的難事、急事和要事,中陽縣把握群眾新期待、新要求,全面推進脫貧攻堅、轉型發展、環境整治、黨建引領等工作,持續增加基本民生投入、補齊公共服務短板、發展人民滿意教育、千方百計穩定就業、推動文體事業發展,不斷辦好民生實事。日前,產業結構日益優化,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城鄉發展日趨協調,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全縣各項社會事業快速發展。同時,為維護社會大局穩定,該縣以“三零”單位創建為抓手,加強源頭管控,深化綜合治理,妥善化解矛盾,堅持打防結合、綜合施策,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續建設藍色平安中陽。

在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上,中陽縣以更開闊的視野、更過硬的本領、更奮進的姿態,在奮勇爭先蹚出轉型發展新路中書寫“五彩”中陽的新篇章。(胡曉晨)

(責編:張婷婷、常慧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