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隻養一頭牛,每天加工豆腐補貼家用,當時資金技術短缺,賣的豆腐錢都趕不上一頭牛的飼料錢,難以維持生計。如今大不同了,我家有23頭牛,豆腐坊加工剩下的豆腐渣用來喂牛,還節省了飼料開支,前段時間我還賣了11頭牛,掙了19萬呢!”10月31日,武家庄鎮福祿峪村王福平自豪地跟前來參觀他牛棚的村民們介紹。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王福平的脫貧致富之路為福祿峪貧困群眾樹立了榜樣,越來越多的村民主動加入了脫貧行列。在易地扶貧搬遷、牛羊養殖、特色產業、金融扶貧、大病兜底等脫貧政策的大力實施下,福祿峪貧困群眾堅定不移、積極向上,鄉親鄰裡互相幫襯,先富帶后富,不落貧困戶,終於在歷經短暫苦澀后換來了甜如蜜的幸福生活。如今,68戶163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已全部脫貧。
脫貧之前,面朝黃土背朝天是王福平生活的真實寫照,家中妻子有智力障礙,他僅靠自己養的一頭牛和賣豆腐來維持生計,生活很是拮據。2014年,王福平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黨和政府的傾心幫扶下,從此走向了脫貧致富的光明大道,開啟了另一段幸福人生。
2017年是王福平脫貧致富關鍵的一年,這一年,他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易地扶貧搬遷政策下,他們一家搬進了75平米的三居室,水電暖設施配套齊全,亮堂堂的新家讓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動力,他擺脫了“等、靠、要”思想的束縛,堅信黨和政府能夠帶領他們脫了貧、致了富。王福平開始主動向幫扶人員了解政策,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同年4月份,他自主貸款5萬元買了6頭牛,在鄉鎮、村委的幫助下,他多次外出學習養殖技術,參加養牛培訓,這一技之長為他脫貧致富打下了堅實基礎。同時,他還積極加入了3X+4145中陽縣厚通科技養殖有限公司,每人每年分紅1000元。在他的帶動下,他的哥哥王有平也自主貸款了5萬元,兄弟倆合伙修建了養牛場,擴大了養牛規模。直到今年,王福平養的牛從原來的7頭增加到23頭,王有平也從4頭牛發展為了8頭牛。兄弟倆齊心協力發展養殖業,成為了福祿峪村的養殖大戶。
“如果沒有政府的幫扶,我們可能不會有如今的幸福生活,有了新房子,有了新技術,更有了前進的動力,鄉親們增收的門道也越來越多,脫貧致富不用愁,日子越過越紅火。”王福平的臉上滿是笑意。
村還是那個村,新添了產業富百姓﹔人還是那些人,卻是新時代新面貌。脫貧之后,王福平和福祿峪村脫貧群眾依舊熱情洋溢,產業越做越大,日子越過越好,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闊步前行、越走越遠。(胡曉晨)
山西路橋:黨建引領 建好“四好農村路”山西路橋建設集團黨委扎實開展“黨建質量提升年”,實施“六大工程”,立足“十四五”高質量、高速度、高效益發展的戰略基點,全面提高黨建質量和黨建引領發展水平,為打造“國內一流的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施工現代化企業集團”提供堅強政治保障。
常住人口3491萬 山西人口普查數據"出爐"山西省統計局向社會通報山西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數據顯示,山西省常住人口為34915616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下同)減少2.23%,年平均減少0.23%。山西省常住人口總量減少,主要受人口流動變化等因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