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从托管到更名,一年来,山西白求恩医院不仅经历了名称之变,更是经历了一次理念之变、模式之变、文化之变

一场由大到强的改革实验

2020年11月30日07:32  来源:山西日报
 

2019年8月16日,山西省政府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签署山西白求恩医院托管协议,通过引进同济医院科学管理模式、先进医疗技术、优秀人才团队,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全面提升山西白求恩医院的管理运营水平、重点病种诊疗能力、医学科研与临床转化能力,合力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山西的建设步伐。

从托管到更名,从山西大医院到山西白求恩医院,如今已经一年有余,一年间,这里不仅仅经历了名称之变,更经历了一个从大到强的理念之变、模式之变、文化之变。

顶层设计,高位推动,大棋局谋划下的试点突破

坐落在太原市龙城大街99号的山西白求恩医院,楼顶牌子上标注着新的身份——“同济山西医院”。

2019年12月19日,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吴华被任命为山西白求恩医院党委书记兼院长,聊到“托管”,吴华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一年前在同济医院当副院长时,我不太看好托管,怕管不出效果。”

其实,在托管之初,山西白求恩医院很多人心中也存有质疑:“外来的和尚真的会念经吗?”

但这次改革真的不一样。

为了让同济医院放手工作,尽快提升山西白求恩医院的水平,山西省决定医院党委书记和院长全部由同济医院副院长吴华“一肩挑”,同济医院3位专家入驻,承担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科研协作、团队管理等工作。

回首一年来的改革历程,吴华深有感触地说,这场改革背后,是山西、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高位推动,这种合作已经超越了托管层面,某种意义上应该说是两省共建、全省动员。特别是山西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无论是资源配置还是政策支撑都堪称“顶格”,短短一年时间,由省委书记楼阳生亲自主持的医院改革推进专题会就有17次。

这场以山西白求恩医院为代表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背后,是山西省早先就开始谋划的一盘更大的棋。早在2018年,山西省便制定了致力于全面提升医疗水平的“136”兴医工程,决心在医疗这个最大的民生问题上,从顶层设计到部门合力,再到外援助力,力图走出一条促进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2020年,山西省全面开启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狭义地讲,是建设好以山西白求恩医院为代表的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广义地讲,则是全方位提升山西医疗水平,造福山西人民。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任务,就是以高标准做好狭义的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突破口,推动广义的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吴华来山西前,山西省14个部门就共同制定了支持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运营政策清单,从编制确定、资金保障、简化审批、医保支持、服务供给、人才激励、科技创新等方面提出了24项精准具体的政策举措,支持推动区域医疗中心的医疗能力、科研平台、人才队伍等重点建设和试点任务落实。

山西省发展改革委科教处处长王敬告诉记者:“同济医院团队到山西后,我们用一下午时间跟吴华书记一起把区域医疗中心的政策清单逐条过了一遍。医院提出问题,相关部门去一条一条落实。既然是改革,一定要突破现有的条条框框,要给突破性的政策。后来形成的政策很多都是超常规的,比如编制、规划等,这就是先行先试。”

10月19日,山西白求恩医院与同济山西医院举办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揭牌仪式,在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过程中再获加持,对该院推动医院临床、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协调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革故鼎新,三管齐下,全新文化背景里的职业认知

对于今天的改革成效,山西白求恩医院院办主任刘兵兵由衷欣慰,山西大医院成立之初,他和其他人一样干劲很足,但由于体制机制原因,医院发展很快遇到了瓶颈,说上不上、说下不下,大家都有些灰心。刘兵兵坦言,托管初期,他最担心的是这场改革不了了之,不知道最终是同济医院的人改变了山西大医院,还是山西大医院改变了同济医院的来人。

山西白求恩医院肿瘤中心主任张孟贤从同济医院来山西将近一年时间,他告诉记者,刚来时发现医院很大,硬件设施也不错,但随着了解情况越来越多,心里压力也越来越大,这所医院实际情况是大而不强,运行机制并不适合医护人员学术交流与水平提高,很多科室主任只是寻求建立个人权威,下面的医护人员都不愿主动做事情,心中都有一种深深的职业倦怠感。

吴华告诉记者,同济医院有120年历史传承,因为人才济济,同事们开玩笑说同济同挤。而山西白求恩医院作为山西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标准最高的三级甲等医院,人才却严重不足。2019年,仅同济医院+协会+医学院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380余项,山西全省只有40余项,差距一目了然。

真正的人才最在意的是事业发展空间,是能否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所以,待遇留人只是其次,事业留人才是王道。对此,山西白求恩医院改革的“第一把火”就是科主任一次性“下岗”,在全省率先取消临床医技科室行政级别,废除科主任终身制,实行竞聘上岗、定期轮换。全院143名竞聘者登台亮相,接受检阅。经过竞聘,业绩突出、管理有方、思路清晰的科主任得到认可,技术过硬、能力突出、有开拓发展眼光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换了1/3的主任,虽然有人有意见,但是绝大多数人非常拥护。

张孟贤告诉记者,今天的山西白求恩医院和刚来时的管理文化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科室中心主任不只是一种官职,更是一个干事业的机会,大家都把自己的权力拿来做事情,事情做好了就是最大的利益。

全新的文化产生了鲶鱼效应。山西白求恩医院的做法改变了整个山西省卫生健康行业的生态,现在省内几家大医院纷纷效仿,推行竞聘上岗。

要想提高效益,就必须在医疗技术和服务上下功夫。从多劳多得到优劳多得,山西白求恩医院的绩效考核参照同济医院的做法,把医护人员可能涉及的操作全部列出来,根据难易程度和风险大小量化打分,重点向临床一线、疑难重症病种、高精尖技术等倾斜。同时,根据工作业绩指标、工作效率指标、成本效率指标、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指标、医保质量指标等5个评价体系对科主任和医疗副主任进行考核。

机制创新,满盘皆活。山西白求恩医院的医务人员很快适应了“同济节奏”。8月7日,内分泌科全体医务人员连线北京、湖北两地专家,讨论了两例疑难罕见病例。“以前,最基本的疑难病例讨论都没有,更不用说用休息时间学习了。”内分泌科主任刘师伟是新竞聘上岗的“老白求恩医院人”,如今在采访时她会不自觉地带出“我们同济”这样的字眼。以前自己有心无力,现在,同济医院带来的管理方法让大家干劲十足。

序章开启,未来可期,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建设的一年答卷

10月22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授牌仪式在厦门举行,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同济医院)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0个试点单位,标志着我省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驶入“快车道”。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此次山西白求恩医院与同济医院携手共建区域医疗中心的重点发展科室,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刘先胜担任科室主任后,对标同济医院,重抓临床业务水平。他开门见山地说:“全面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是科室最根本、最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所在,也是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个失败的团队里没有成功者,而一个成功的团队则会成就每一个人!”该科室护士长王艳红有幸首批赴武汉同济医院参观学习,她感触颇深。

今年,山西白求恩医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6项,这个数字前所未有。张孟贤告诉记者,他们肿瘤中心破天荒获得了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近日已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成为山西省首家国家级肿瘤患者营养指导中心,这标志着对肿瘤的规范化营养治疗真正开始在山西落地生根,山西的肿瘤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家级别的肿瘤营养指导和治疗。目前,中心每天平均住院人数由去年同期不足200人,增加到现在的400人左右。

在疫情背景下,山西白求恩医院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预计2020年经济效益将比2019年增加2亿元。1-4月份,该院防疫生产两手抓,5-9月份,各项指标成效得以显现。据统计,全院5-9月份核定床位数增至3533张,为全省最多,较原核定床位2222张增加1311张,相当于短期内增加一个市级医院;全院单日在院患者最高达3051人次,较去年2439人次增加612人次,增长25.09%,相当于短期内增加了一个县级医院的患者收治规模;全院单日手术量最高达177人次,创历史新高,且较去年121人次增加56人次,增长46.28%;门诊人次增至57.6046万人次,较去年同期49.6269万人次增长16.08%;住院人数增至33686人次,全省最高,较去年同期增长23.40%;手术例数增至15746例,较去年同期增长36.67%;外转率由0.31%降至0.05%,降幅达83.87%。

目前,山西白求恩医院已经制定了自己的五年规划,吴华告诉记者,三年之后,山西白求恩医院将会实现与同济医院在总体布局上的无差别,随着人才高地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山西白求恩医院将真正成为在全国有地位、山西人民可信赖的一流大型医院。(记者贾力军)

(责编:张婷婷、赵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