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稿】山西:转型综改主战场 奋进足音倍铿锵

2021年01月18日07:13  来源:山西日报
 

进入腊月,山西综改示范区阳曲园区,山西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区三大公共配套设施项目工地仍是一派繁忙。1月17日,在热电联产总承包项目部,中国电建集团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马涛告诉记者:“尽管天气越来越冷,但工程进度不能慢,春节前桩基施工24小时不间断,7000多根争取全部完成。”

今年1月1日起,示范区小店区域涉及征地、民政、教育、文化体育等12项社会管理事务剥离交予小店区。示范区工作重心将转向经济发展、项目建设、产业培育等主责主业。

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山西的重大使命。作为全省深化转型综改的主战场、主阵地、主引擎,山西综改示范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谆谆嘱托,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持续用好“先行先试”尚方宝剑,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鼓点激越,步伐铿锵。

聚焦“六新”,领跑+并跑,培育“2+9”新兴产业体系

走进山西综改示范区政务服务中心“六新”展厅,大家伙、小物件满满科技范儿。“六新”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变革趋势,代表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既是率先蹚出转型新路的方向目标,也是路径要求和任务举措。

示范区聚焦“六新”突破,发挥山西资源优势、能源优势、区位优势、环境优势,嫁接引领性高新技术,引入一流科研团队,全力培育“2+9”新兴产业体系,即培育生物产业、电子信息两大千亿级标志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节能环保与绿色建材、现代医药与大健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现代服务业、新业态等9个特色发展的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在全国具有鲜明特色的一流高科技产业新区。

合成生物产业,未来的一片蓝海。凯赛生物在全球率先实现了生物合成技术的大规模工业化应用,其核心产品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全球市场份额高达80%以上;生物基戊二胺可实现替代进口“己二腈”合成的“己二胺”,打破国外石油法技术对高档尼龙80多年的垄断。

2020年10月10日,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示范区签署项目合作协议,建设山西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区,一期投资约450亿元,二期投资约350亿元。今年,继1月1日年产9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项目开工奠基之后,年产4万吨生物法癸二酸等部分核心项目将投产,年产8万吨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等核心项目将开工建设,一个千亿级生物基绿色新材料产业新城将崛起在三晋大地上。

依托山西锦波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全球首创”的人源化胶原蛋白技术,建设山西人源化胶原蛋白工业化产业园,进行人源化胶原蛋白原材料及终端产品大规模产业化,打造全球领跑、规模最大的人源化胶原蛋白新材料产业发展高地——目标激励奋斗,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锦波生物董事长杨霞多次奔波于成都、上海等地,与院士、专家团队共同完善技术路线、拓展应用市场。她充满信心地说:“今年产业园一期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产300公斤人源化胶原蛋白原料的大规模产业化,力争推出一批全球首创运用100%人源化胶原蛋白新材料的高精尖端医用示范产品。”

在“率先”上抢先机,在“蹚出”上下苦功,在“新路”上勇探索,2020年,示范区新增企业7086家,其中“六新”企业1194家,被命名为国家智能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为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创新驱动,“平台+团队”,培育一流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

2020年12月29日,山西——大湾区创新中心在深圳揭牌。这是山西综改示范区设在大湾区的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和异地孵化平台,以“飞地”创新模式培育引进“高精尖”项目。目前,已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鹏城实验室、清华校友会、深圳市集成电路产业协会等20家资源平台以及多家创投机构达成合作意向,对接相关项目50余个。

新年刚过,率先实现径锻机研发生产全国产化的太原通泽有限公司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谋划发展新格局。公司董事长杨泽介绍说:“我们将以研究院为组织核心,以数字化径锻机为产业突破口,投资50亿元,打造国际一流的重大装备和特材生产基地,一期产值150亿元。随后,再以特材基地工业实践数据和利润反哺重大装备的研发和创新。”

2020年,示范区全面完成创新全覆盖,165家规上工业企业85%建立了研发平台机构,实现技术创新活动100%全覆盖。建成了39个院士工作站、4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6个国家级众创空间,以及山西省—北京大学科技创新基地、京晋电子信息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等20余个协同创新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设立经济合作联络处,聚力打造合成生物新材料、人源化胶原蛋白生物新材料、第三代半导体等3个世界一流的重大创新平台。

与此同时,示范区着力引进一流核心人才研发团队,努力在专业细分领域聚焦发力,抢占全球前沿性科技创新及产业化制高点。2020年,新引进华为常务副总裁及总工程师郑宝用、上海凯赛刘修才博士合成生物新材料研发团队、吴光辉院士通航飞行器研发中心团队、张兴栋院士人源功能蛋白研发团队等60个掌握国际前沿技术的一流科学家核心人才团队。

近两年间,多次来到山西、最终“情”定山西的凯赛生物董事长刘修才表示,山西营商环境好、区位条件优越、资源优势突出。凯赛生物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齐聚山西投资兴业。

汾河之畔,“智创城”NO.2汇聚了越来越多的年轻身影,充满着朝气和活力。示范区引进清控科创、中关村智酷、浙江菜根等国内一流“双创”运营团队运营智创城NO.1、NO.2、NO.3,推动创新力加速转化为生产力。目前共有众创空间81家,入驻企业达300家,带动就业1.2万人。近一年来,智创城共举办、协办各类“双创”活动40余场,参与活动人数达300余万人次,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

深化改革,“一网通办+一话通办+全程帮办”,构建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六最”营商环境

“您好!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助?”时下,在山西综改示范区,企业和办事群众遇到困难和问题都可以拨打0351-7080000/7090000。

2020年8月正式上线运行的“一话通办”整合了20多条受理热线,覆盖区内13个联动部门、6大产业园区,统筹解决项目落地、建设过程及企业运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实现1天内研究部署、3天内反馈办理情况、一般性问题原则上7天内落实、重大问题1个月内解决落实,服务效率大为提高。

示范区经济运行调度中心主任周志利向记者介绍说,“一话通办”化繁为简,很大程度上将管委会从服务解决各类繁杂的问题中解放出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中,成为继“一网通办”后,示范区打造一流政府服务环境的又一“金字招牌”。

据统计,“一话通办”正式上线运行以来,累计接听企业、群众反馈问题及诉求近2.2万条,首办解决占比84%,办结率在98%以上,解决重点难点问题500多项。

2020年,升级到2.0版的“一网通办”优化和调整服务流程和内容,实现全省互联网端企业用户一号通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正式上线后,办理环节压缩30%,申报材料减少44%,审批时限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可压缩至33个工作日。2020年,通过“一网通办”为企业兑现各类扶持资金24.76亿元。

在全省首创的“全程帮办”服务包括企业开办、行业许可、工程建设、税务服务、政策服务等8个业务模块,变“你来办”为“帮你办”,企业既可在实体大厅获得帮办服务,也可以通过“钉钉”App预约享受线上帮办服务。在全省率先开展的公共资源交易“不见面、零次跑”的建设工程电子远程异地分散评标,使传统开评标活动全过程实现在线操作,线上公示开标记录,远程异地开评标全流程电子化操作,把公共资源交易“晒”在阳光下,累计对210多个项目进行远程评标。

2020年,示范区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逐步构建形成了以政务服务平台、经济运行调度平台、智慧园区管理平台为载体,以“一网通办+一话通办+全程帮办”为主体,以重大项目推进专班、政策洼地、区材区用为保障,以问题服务、政策服务、创新服务、金融服务、发展服务“五个服务”为重点,从企业(项目)入区、落地、建设到经营、创新、上市全流程、全周期的服务体系。

2025年转型出雏型,2030年基本实现转型,2035年全面实现转型——征途漫漫,惟有奋斗。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晋平表示,要进一步坚定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信心和决心,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金光大道,直道冲刺、弯道超车、换道领跑,推动高质量高速度发展,在全省转型蹚新路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记者杨彧)

(责编:李梦文、赵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