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六新”突破,山西省积极探索特种金属材料研发与应用,打造差异化产业集群,融通创新产业链——

【转型进行时】积木成林 蓄势待发

2021年02月10日07:45  来源:山西日报
 

“增加一马力,不如减重一公斤”。

轻量化这一概念最先起源于赛车运动,在当今世界的汽车制造领域,谁掌握了“轻量化”,谁就拥有了核心竞争力。汽车制造实现轻量化,材料的轻量化是基础、是关键。

2020年3月、7月,省工信厅先后印发了《山西省有色金属工业2020年行动计划》《山西省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培育行动计划(2020年)》。我省聚力打造特种金属材料产业集群,着力构建有色金属产业创新生态,培育新的千亿支柱产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省将继续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在特种金属材料产业方面重点推进太钢取向硅钢、兴县开发区铝镁深加工等项目建设,加快构建“特殊钢、铝镁合金冶炼-高精度加工-高端合金制品”产业链。

“十四五”开局之年,山西特种金属材料产业发展步伐在加快。

开启“镁”好前景

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在山西瑞格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回转窑徐徐转动,白云石经过煅烧之后,经过一系列工艺,结晶出粗镁;粗镁加入铝、锌、锰、稀土等,被铸成镁合金产品……在这里,奔驰、宝马、通用、联想、华为、三星等知名品牌产品的结构件材料源源不断地从生产线上产出运走。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闻喜县因当地丰富的白云石资源,兴起了多家民营镁生产企业。山西瑞格就是在闻喜县由当年仅有几十名员工、几百万元产值的县域小厂,成长为产值超过13亿元的中国镁合金行业的龙头骨干企业的。

“从南到北,我省已形成运城、太原、大同3个镁产业基地和产业集聚地。在全国镁合金企业、镁合金深加工企业中,我省占到总数量的20%以上。”中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强表示,山西具有良好的镁产业发展基础,山西的镁产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力。

镁合金在常用的金属材料中相对质量是最轻的,而且它吸振能力强、切削性能好、金属模铸造性能好,很适合制造汽车零件。除此之外,镁合金还具有更强的承受冲击载荷能力,以及耐腐蚀等特点,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环保材料。目前,镁合金材料不仅在汽车轻量化领域大显身手,而且还成为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电子产品等诸多领域的“材料新宠”。

虽然我省已经形成镁产业集聚,但是距离形成产业集群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产业集群所聚集的能量只有在不断的强化和协同中,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新创认为,产业集聚要向产业集群发展,还需要满足市场需求、产业要素的保障、支撑性产业的配套、企业间良好的竞争、积极的产业政策和良好的制度等5个要求。

“产业集群的发展强调的不仅是规模上的壮大,更重要的是产业链条的现代化水平,镁合金材料产业集群关键是要将产业链条做长、做强,固长板、补短板,实现终端突破。”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新材料处郭毅认为,要鼓励企业聚焦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持续加深新型轻量化镁合金产品的开发,将产业链向下游精深加工方向延伸,不断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推广融通创新模式

助力“专精特新”发展

一部巴掌大的手机所包含的元器件多达3000余个,其中有一种必不可少的功能性材料叫做磁性材料,整机的升级迭代也离不开这种特殊的磁性材料。然而,从高温熔炼到成型产出,磁性材料对原材料和工艺的要求都非常高。

2017年,山西中磁尚善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和建设了世界第一条金属软磁芯流水线,生产用于通信、汽车、家电等民生领域及国防、军工等项目配套的金属磁芯及磁粉。通过全自动流水生产线,磁芯产品的生产周期可以缩短1/3,良品率提高5%。而中磁尚善研发的铁硅铝磁芯产品,可替代高阶电源中的铁镍复合磁芯和非晶磁粉芯,摆脱了此类产品对进口的依赖。

谈起带领团队落户山西,中磁尚善董事长陈艳表示,山西的资源优势非常明显。“磁芯的核心材料是纯铁,太钢的纯铁是世界上最好的纯铁原料,山西还有丰富的煤炭资源。”陈艳说,新材料的迭代离不开矿产资源,也离不开装备的迭代,山西传统的钢铁、冶金,包括重机的资源都能赋能到项目。目前,中磁尚善通过技术突破,缩短了整个工艺流程,为企业带来了极具市场竞争力的成本和性能优势。

为推动像中磁尚善一类的“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链上下游融通创新发展,省工信厅计划利用三年时间(2021-2023年),总结推广一批产业融通创新发展新模式,即“8个1”模式:出台一批新材料产业支持政策,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搭建一批融通创新服务平台,畅通产学研创新合作渠道;培育一批创新技术专家团队,壮大本地新材料领域高层次科学家、企业家队伍;攻关一批新材料尖端技术,抢占国际领先地位;促成一批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加速存量创新成果转化;推进一批重大技改项目建设,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培育一批主导新材料特色产业园区,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争取一批信贷、保险金融服务支持,加强新材料企业金融服务保障。

通过“8个1”模式,我省全面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多元主体融通创新的生态体系,将新材料产业打造成为全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全力推进工业经济直道冲刺、弯道超车、换道领跑。

“政产学研”深度合作

资源共享协同创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山西特种金属材料产业要抢滩占先、换道领跑,首先要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能力。目前,我省众多高校正积极与企业协同推进特种金属材料的研发平台建设,逐步完善创新体系。

中北大学镁基材料深加工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在铝镁合金材料的研究领域已深耕20余载,主要致力于大型合金构件的塑形、成型、加工等方面技术攻关。2017年,中北大学牵头多家高校、企业共同成立了山西省高性能镁合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019年,山西中磁尚善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并积极推动设立浙大中磁新材料联合研发平台,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坚项目及应用领域复合材料关键技术研究与联合开发。

2020年8月,太原理工大学与20多家合作企业共建研究院,其中就包括与银光镁业合作共建的“镁合金成型技术与装备研究院”省级技术研发平台。此外,银光集团还拥有一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一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企业是出题人,高校是答题人。王强认为,这些研发联盟和研究院的成立,为高校和企业搭建了有效的交流平台,进一步促进了作为出题人的企业和作为答题人的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

“企业面对市场,具有更强的客户需求领悟力,学校则具有企业所不具备的对材料的机理性研究,那么企业和学校结合起来,非常有利于推动产业在未来材料迭代方面去赶超国外。”陈艳说。

据悉,未来五年,我省特种金属材料产业将重点围绕高端化、集群化、全链条方向发展,坚持开发高端材料品种与做优、做强精深加工并重,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布局实施重大项目,推动特种金属材料产业集群式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的附加值,力争到2025年末,特种金属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

(栏目内容源自山西卫视“转型进行时”  记者冷雪)

(责编:张婷婷、赵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