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李晋平。李联军摄
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是党中央从世界能源大势和新时代能源战略全局出发,赋予山西的国家使命,是一次为全国能源革命探路示范的引领性改革。
当前,山西正在利用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加快实施全球首个百万吨级生物基新材料零碳产业园区项目,产业园生物基聚酰胺系列产品可再生碳含量为45%-100%,类比化石原料(石油)生产减少一半以上的碳排放。
在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政府副秘书长、综改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晋平看来,此举为我国在实现碳中和目标进程中开辟了一条利用生物质原料替代石油化工的绿色制造业新路径,对促进国家绿色产业发展,培育现代低碳经济,打造零碳新产业园区体系,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起到积极助推作用。
因此,李晋平认为,为促进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支持山西打造合成生物零碳产业园区,建议出台零碳产业园区碳减排、低碳、零碳产品系列配套鼓励政策。
“山西合成生物零碳产业园区以零碳为规划总指引,依托已有的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以一体化设计、同步施工为原则,积极构筑风电、光伏、储能、综合能源管理、资产运营管理、电力交易等多种新能源和可持续应用一体化建设的新格局。”李晋平说。
山西综改区启动全球首个绿色零碳产业园区,力争在2025年之前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构建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和成功经验,建设全国乃至全球首个综合利用多种新能源形式和绿色能源交易的零碳产业园区的先进标杆和示范项目,为能源革命提供“山西样本”“山西综改区样本”,创建中国美好的绿色零碳未来。
为克服新能源绿电与市场用电负荷不匹配难题,确保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促进可再生能源资源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
对此,李晋平建议,政策鼓励生产企业优先消纳新能源绿电,对于提前投资大比例自发自用新能源发电的用电企业给予相应政策配套以及电力市场化交易和现货交易优惠条件。重点针对零碳产业园区绿电供给以不高于当地燃煤机组上网电价实现直接供给。对于提供新能源负荷消纳能力的用电企业或工业园区给予免收绿电部分基本电费和输配电费的政策支持。
同时,李晋平建议出台零碳产业园区“碳减排、低碳、零碳产品生产销售”政策支持。建立以低碳生产方式取代高碳产业和高碳生产方式的生物基材料上下游企业碳排放信用额度交易制度,允许从事生产生物基材料全产业链生产的企业,在其生物基系列产品贡献的GHG减排抵消生产排放的同时,可以兑换碳信用额度并在市场出售。
启动政府绿色采购工程。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生物基材料替代石化材料,鼓励绿色生物制造,探索试行绿色生物基材料补贴政策,推动绿色制造快速发展。完善《政府采购法》,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工程。
“将绿色标签产品作为制订政府采购产品目录和指南的优先选择项,在标签上标明产品生物基含量,便于政府和消费者采购时区分(政府采购标准:生物基含量不低于25%)。”李晋平说,对生物新材料和产品与其他产品进行区分,分行业、分产品编制发布政府绿色采购标准和清单,带动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的信心。
此外,完善生物制造技术标准体系。重点对生物基材料替代石油化工材料,在标准制定方面敞开渠道,消除行业标准对生物材料市场准入的限制,鼓励下游应用行业先行先试。依托行业协会,对现行石油化工材料等领域进行全面系统评价。借鉴国际经验,尽快建立生物新材料绿色技术、绿色设计、绿色产品的行业标准和管理规范,积极参与并主导绿色国际标准的制定,推动中国绿色标准国际化。配合绿色标准体系建设,在“能效领跑者”制度基础上,制定实施“绿色领跑者”制度,增强绿色标准的引领带动作用。
山西路桥:党建引领 建好“四好农村路”山西路桥建设集团党委扎实开展“党建质量提升年”,实施“六大工程”,立足“十四五”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发展的战略基点,全面提高党建质量和党建引领发展水平,为打造“国内一流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施工现代化企业集团”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常住人口3491万 山西人口普查数据"出炉"山西省统计局向社会通报山西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数据显示,山西省常住人口为34915616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下同)减少2.23%,年平均减少0.23%。山西省常住人口总量减少,主要受人口流动变化等因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