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法医侯文敏:从警31年致力解密“无声证言”

桑莉媛

2021年04月01日16:49  来源:人民网-山西频道
 

“勘查现场2500余次、检验尸体2000余具、开棺验尸2次、活体检验10000余人次、物证检验400余件、理化检验300余件。”这是法医侯文敏从警31年的“重口味”数据。

但对侯文敏而言,比这些“重口味”数据更重要的是,他在31年间出具的1.2万余份检验报告及鉴定书无一差错。

侯文敏是山西省晋城市城区公安分局警务技术四级主任,今年55岁。高中时,由于母亲身体不太好,侯文敏立志学医。参加高考后,他进入山西医学院,学习法医专业。

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系统论述法医学专著《洗冤集录》开篇第一句话这样写道:“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意思就是涉及生命安危的案件是最大,最重要的案件,在命案的侦破中一定要注重现场细节的勘查。

事实上,侯文敏早已把这句话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落实在每一天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上。

“法医是一个理性的复原者和解惑者”,在定义法医的作用时,侯文敏这样说。

在他看来,法医的职能是要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个人经验,通过尸体的种种表象,重新构建案发现场可能因素,进而明确死亡原因,确认致伤、致死工具,出具尸检鉴定书,为侦查及审判提供认定犯罪的法医学证据。

“我的目标追求就是,出具的每一份鉴定书都必须准确无误,无疑点。”

2007年1月3日,在晋城市城区景西路,一名女孩被残忍杀害。由于当时没有任何线索,警方侦破案件无法推进。可对于侯文敏来说,无论如何必须确保工作全部完成。于是,在极为复杂的条件下,他完成了对犯罪嫌疑人基因数据的采集。

“我的工作就是让证据说话,靠检测技术,让嫌疑人没跑。”此案破获后,当看到被害人年届六十岁的姥姥跪在地上撕心裂肺地哭喊时,静立一旁的侯文敏泪眼婆娑。

让证据说话,解除涉案人家属的疑惑也是侯文敏的一项重要工作。1999年秋冬交替之际,一个年轻人酒后失足从墙上摔了下来,在住院昏迷几天后不治身亡。当时家属一口咬定,死者是被仇家打死的,要求警方破案。侯文敏解剖尸体后得出结论,死者为酒后失足死亡,经过科学解释,消除了家属疑虑。

“人们对法医工作往往不太了解,更多是通过影视作品对法医进行较为粗浅的了解。”侯文敏说,法医在工作中要面对难闻的气味、血肉模糊的尸体和恐怖的现场,这些都是成为一名合格法医必须跨过的门槛。

2009年4月,晋城市一女子刘某失踪。经查,犯罪嫌疑人杨某杀害刘某后,又将被害人碎尸焚烧,丢弃于粪池中。侯文敏为找到证据,顶着烈日在粪池中打捞尸块。经过几天的打捞,几个被剁碎的人体组织终于被找到,经检验确定刘某被杀害,为这起杀人案件定罪提供了有力证据。

很多时候,解剖尸体后的侯文敏身上会有一种洗也洗不掉的腐臭味。“我也知道这些,可也没有办法,选择了法医,就得接受这份工作的特殊性。”侯文敏说。

法医工作高尚而神圣,然而,在光环背后是一般人所看不到的高危风险。侯文敏虽不需要像刑警一样与犯罪嫌疑人进行面对面的搏斗,在工作中也没有来自犯罪嫌疑人的暴力威胁,但这并不意味着这项工作没有风险。

命案发生的现场往往环境恶劣,身为专业人员,侯文敏深知尸体腐败会滋生各种细菌,如果一些死者生前患有各种传染病,这对在现场勘查的他是一个极大威胁。比如,一些因吸毒丧生的人还患有艾滋病。

“当作出的鉴定为死者伸张了正义、为当事人洗清了冤屈,心里就会觉得格外自豪。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发现无穷的证据,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出具准确无误的检测报告和鉴定书。”说话间,侯文敏的眼神中闪着无比坚定的光。

(责编:桑莉媛、张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