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地方策系列報道

山西:笑容,是脫貧答卷的最美標識

桑莉媛 李夢文

2020年07月02日08:03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58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貧困人口從329萬減至2.1萬,貧困發生率降至0.1%以下……

5年時間,山西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成就!

山西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戰場,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這裡就有呂梁山、燕山—太行山2個。全省各地把“精准施策、精准脫貧”貫穿整個脫貧攻堅工作中,走出了一條具有山西特色的減貧之路。

如今,從呂梁到太行、從雁門關到黃河畔,貧困地區呈現出“山庄窩鋪搬出來、陡坡耕地退下來、荒山荒坡綠起來、光伏產業亮起來、轉移就業走出來、群眾生活好起來”的喜人變化。

漫漫扶貧路,濃濃民生情。作為這場攻堅戰的親歷者、參與者、受益者,扶貧干部和脫貧群眾那一張張朴實而幸福的笑臉,成為扶貧路上的一道道最美的風景。

車間遍地開,貧困戶變“上班族”

——“村裡建起了扶貧車間,還培訓技術,跟城裡人一樣上下班,真是做夢都想不到”

6月10日,雁門關外的天鎮縣扶貧產業園區一派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對於曾經的貧困戶范海英來說,“騰飛服飾”扶貧車間“噠噠”的機器聲是她最喜歡聽到的悅耳音符。

“從趙家溝鄉高南庄村搬進縣城‘萬家樂’安置點,我下樓用不了10分鐘就能到車間,原來靠天吃飯,現在靠技術賺錢。黨的政策好,咱農民趕上了好時候!”范海英邊熟練操作著縫紉機邊笑。沒有了風吹日晒的痕跡,她的臉上洋溢著發自內心的坦然。

6月1日,在山西省大同市天鎮縣扶貧產業園素錦悅衣服裝制作車間內,工人們正在趕制護士服。 王中勛攝

易地扶貧搬遷是攻堅深度貧困的超常舉措,事關脫貧進度和脫貧成色。

近年來,山西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和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為根本遵循,以3350個深度貧困自然村為重點,大力實施易地扶貧搬遷,著力解決“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的問題,向深度貧困發起總攻,易地扶貧搬遷取得了決定性進展。

截至目前,全省1502個集中安置點全部建成,36.2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11萬同步搬遷人口告別窮窩窩,住上了新房子,過上了新生活。

“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搬遷只是手段,脫貧才是目的。

在保証1502個集中安置點入住率的同時,山西把后續扶持政策落到實處,大力發展扶貧車間、帶貧龍頭企業、合作社等帶動主體,注重產業培育和就業幫扶,確保貧困勞動力都能在家門口就業。

呂梁市石樓縣靈泉鎮龍山水岸移民安置點,紅棗核桃加工扶貧車間已正式投入運營,28名搬遷貧困戶實現家門口就業。在這裡,工人們忙碌著對核桃進行破殼、剝皮、挑揀、分裝,眉宇間流露出勞動的充實和收獲的喜悅。

在車間務工的辛利雲是從龍交鄉賈家垣村搬遷到龍山水岸移民安置點的貧困戶。到扶貧車間上班前,家中僅靠丈夫種地維持日常生計。談起搬遷后的新生活,辛利雲難掩心中的激動之情:“今年由於疫情原因,孩子一直在家上網課,需要照顧,俺一直想找份離家近點的工作,沒想到今兒個就實現啦。一定好好干多掙錢,把日子過得越來越好,對得起黨和政府給予的幫助。”

今年以來,為確保貧困群眾增收,山西出台了產業就業6方面28條政策措施。截至5月底,全省87.2萬貧困勞動力實現務工就業,比去年增加5.4萬人,穩定就業率(務工半年以上)達到64%以上。其中,扶貧車間879家,已復工873家,復工率99.32%,吸納就業人數42131人,其中貧困勞動力18545人。

“再也不用東奔西走了,如今家門口就有好工作。”

“活不重,一個月下來不僅有1000多元的收入,還可以照顧孩子,打理家務。”

“現在黨和政府的政策這麼好,相信隻要肯干,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

……

如今,扶貧車間在貧困縣遍地開花,“鋪出”了一條脫貧快車道。搬遷貧困戶連連稱贊著這一好舉措,憧憬著未來的好日子。

一路走來,扶貧車間裡,處處笑臉。

電商撐起來,縣長變“主播”

——“一種低成本、高收益的市場對接方式讓貧困戶更便捷地融入開放市場”

今年是山西省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當地在努力克服疫情帶來的影響的同時,以更強力度推進脫貧攻堅,利用互聯網拓寬銷售渠道,解決農產品售賣難問題,多措並舉確保貧困群眾增收。

在剛剛“摘帽”的永和縣,坡頭鄉索駝村扶貧養殖合作社的60頭肉牛馬上要出欄了。牛長得壯,但卻受疫情影響賣不掉。3個駐村干部聯系電商平台,幫助合作社網上賣牛,縣裡扶貧部門也幫忙對接銷售渠道,優先收購貧困戶的肉牛。肉牛陸陸續續被賣出去,合作社裡的貧困戶多收入了3000元。

新時期,扶貧工作正與時俱進發展著。這其中,“電商扶貧”的模式不僅能讓消費者買到物美價廉的農產品,更能用消費扶貧的方式助力脫貧攻堅,受到很多扶貧干部的青睞。

“紅棗‘嫁’核桃乃天作之和,軟糯香脆、美味翻倍,營養美味一次就夠……”6月9日,中國消費扶貧生活館(山西館)啟動儀式在山西省農產品國際交易中心的山西農谷穗華物流園舉行。當天15個線上直播同時開放,一大批貧困地區的農特產品通過直播間與廣大網友見面。

據了解,推廣中國消費扶貧生活館是1月21日國務院扶貧辦在消費扶貧視頻會上安排部署的一項重要工作。山西省是全國最早啟動消費扶貧的省份,此次率先在中西部有扶貧任務的22個省中首家開館,也是山西在深化消費扶貧促進精准脫貧方面取得的又一可喜成果。其採用的“線上電商+線下消費扶貧生活館”雙流量經營模式和“線下場景化+體驗化+產業生態鏈+高效供應鏈”的超級新零售體系吸引了不少消費者的眼球。

事實上,這樣的“帶貨直播”,正在山西各地熱火朝天地進行著。

 

”端午“時節,臨汾市舉辦直播帶游帶貨活動,向網友推銷連翹、菊花、苦蕎等“山西藥茶”和特色農旅產品。 閆銳鵬 攝

恵暢老粗布、國強蘆筍、老馮家牛肉醬……運城市婦聯和永濟市婦聯攜手在直播間開啟永濟專場直播帶貨。開播2小時,直播間共獲得了71.3萬人次觀看,銷售數字也直線上升。

汾西縣副縣長杜浩強也化身“網紅”,走進直播間充當起“超級推銷員”:“這款玉露香梨原價98元,現在隻要85元,消費也是扶貧,消費也能扶貧,愛心更是扶貧,歡迎大家踴躍購買。”杜浩強在線3個多小時,觀看人次超過了125萬人,見証了直播“帶貨”新模式產生的驚人效益。

利用新媒體主動開辟線上農產品銷售活動的還有浮山縣。該縣副縣長李秋生現身兩場直播活動,帶動連翹茶、唔黑飲料、小米、糖漬玫瑰、香醋等農特產品售賣70余萬元,有效帶動貧困戶增收。

據了解,2月份以來,全省各地通過網絡等渠道幫助貧困地區銷售農特產品763.7萬元。除網上平台外,山西還組織貧困地區農產品進機關、進企業、進校園、進醫院、進軍營﹔省屬企業明確年度訂單採購額同比增長不低於30%﹔62家吸納貧困戶的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的102種農特產品納入東西扶貧協作、中央單位定點幫扶消費扶貧採購范圍。

一頭連著田間地頭的貧困群體,一頭連著數以億計的消費市場。“電商扶貧”不僅讓6575個貧困村實現村級服務網點覆蓋,帶動27.4萬貧困人口增收,更讓扶貧工作建立起好機制。

生態走在前,“禿嶺”變青山

——“護好綠水青山,就是護好了‘金飯碗’,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呢”

呂梁市嵐縣界河口鎮西口子南梁,安挨成一大早就來到森生財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看著一株株冒出嫩芽的沙棘,安挨成臉上充滿了期待的笑容。

“不要看著苗苗小,其實它是個搖錢樹。栽培期間咱掙的是勞務費,5年挂果以后有產業分紅,土地入股還有分紅,將來生活就有保障了。”安挨成滿眼笑意地說。

界河口鎮是嵐縣最北端的鄉鎮,山多地少和“一寒二旱三風沙”的惡劣環境嚴重制約著經濟社會發展。近年來,界河口鎮率先推行購買式造林試點,鼓勵村民組建造林合作社,以“政府花錢買活樹”的模式變“要我造林”為“我要造林”,幫助貧困戶穩定增收。目前,該鎮通過購買式造林,累計實施荒山造林1.7萬多畝,退耕還林1.1萬畝,野生沙棘林改造1萬畝,種植大果沙棘7500多畝,421戶貧困戶1373人依靠造林和管護實現穩定脫貧。

山西省呂梁市臨縣造林專業合作社的農戶在植樹造林。 劉生鋒攝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山西聯動實施造林綠化務工、退耕還林獎補、森林管護就業、經濟林增效、林產業增收五大項目,每年帶動52萬貧困人口增收10多億元。在一個戰場同時打贏脫貧攻堅與生態治理兩場戰役,生態扶貧的“山西路徑”越走越寬闊,已成為山西省脫貧攻堅的最重要途徑之一。

事實上,綠水青山對山西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

“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發揚‘右玉精神’,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習近平總書記今年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指引全省綠色發展新方向。

汾河岸邊的寧武縣石家庄鎮,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綠化苗木的培育產業使人置身於一個綠色的世界。

寧武縣青綠苗木產業專業合作社就在這裡成立。合作社吸納該鎮貧困戶社員39戶,通過土地、苗木和資金等方式入股合作社,帶動了石家庄村、馬頭山村等9個村脫貧。

“合作社在經營活動中做到‘三優先’,即對貧困戶優先用工、苗木優先銷售、苗木款優先結算,讓貧困戶通過勞務用工、土地租賃、利潤分紅等措施增加收入。”青綠苗木產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官祿說,為鞏固該合作社苗木扶貧產業的發展,寧武縣從扶貧資金中撥款100萬元用於建設苗木花卉溫室大棚,現已建成並投入使用。目前,該合作社培育各類苗木4375畝、1200余萬株,經濟價值近2億元,已成為全縣生態扶貧領頭企業。

同樣在綠色世界裡的壺關縣橋上鄉大河村,深處太行峽谷,溪流相匯,綠野交織,森林覆蓋率高。依托獨特的自然資源,大河村聚焦發展鄉村旅游。目前,全村有農家樂123家,年營業收入500萬元,帶動周邊千余人吃上“旅游飯”。 “護好綠水青山,就是護好了‘金飯碗’。”

“這幾年,鄉村美了,游客多了,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呢!”面對未來,大河村黨支部書記王文周信心滿滿。

路子對了,機制活了,生態扶貧效應頻頻釋放。

統計顯示,目前,生態扶貧惠及山西52萬貧困人口,增收10多億元。58個貧困縣聘用3.08萬貧困護林員,年均工資7000多元﹔組建造林專業合作社3378個,吸納貧困社員7萬余人,累計3年完成造林820多萬畝,獲取勞務收入11.25億元。

“作為山西省委省政府的參謀助手,我們要千方百計地降低疫情的影響,精細嚴實地推動各項政策的落地,繼續堅持‘四個不摘(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重大要求,把各項工作往深裡走、往實裡抓,克服疫情影響,進一步統籌協調各方力量,盡銳出戰。”山西省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劉志杰表示。

正是國家的好政策、勤奮的好干部喚醒了貧困群眾心裡沉睡的力量,讓他們嘗到了甜頭,看到了奔頭,增強了勁頭。“摘了窮帽子,咱更要奔小康。”山西省呂梁市交口縣康城鎮尚家溝村村民劉保鎖滿臉憧憬地說,“這些年種植香菇掙了錢,接下來我要擴大規模、打品牌,帶著鄉親們一起致富!”

眼下,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三晉大地各路力量隨處閃現。那洋溢在群眾臉上的笑容,就是對脫貧答卷最美的標識。

(責編:張婷婷、常慧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