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高鐵朋友圈”不斷擴大

2020年10月08日08:11  來源:山西日報
 

10月7日,太原南站,眾多旅客准備搭乘高鐵出行。如今,便捷的高鐵使得城市之間的經濟、文化聯系變得越來越密切。 本報記者王瑞瑞攝

10月2日早上7時30分,太原南站,清晨的陽光透過天窗造型的頂棚洒落進寬敞的候車大廳。雖然時間還早,但這裡已經聚集了不少來自四面八方的旅客。

太原理工大學體育學院教師楊光和同伴正要去濟南參加培訓,說起現如今便捷的鐵路交通,楊光感觸頗深:“以前出門坐火車要提前一天,因為當天走當天到不了。就說去濟南吧,以前要坐八九個小時,趕上夜車還得搶臥鋪。現在坐動車隻用4個小時,我們上午差不多9點出發,中午1點就到了,還不耽誤吃午飯。”

隨著高鐵路網的不斷完善,城市間的距離在逐漸縮短,人們的生活空間卻在不斷擴大,經濟、快捷的高鐵成為人們出行的首選。依靠大運量、高速度的運輸優勢,太原“高鐵朋友圈”正在不斷擴大。

從北京西開往永濟北的G605次列車上,60歲的苗懷生和老伴兒正逗弄著1歲多的外孫女。苗師傅是盂縣人,帶著外孫女到太原的閨女家過節,從陽泉北站上車。苗師傅告訴記者,他丈母娘家在石家庄,以前每逢過年去丈母娘家拜年最頭疼,因為那個時候的票很難買,往往隻能買到站票。“以前我們去石家庄差不多要站四五個小時,如今坐著舒適的高鐵,半個多小時就到了。”

坐在一旁的小伙子叫嚴明,在省城一家環保科技公司上班,公司總部設在北京,在兩座城市之間往來穿梭對他而言是一種常態。“是啊,自從石太客專通車后,太原和北京實現3小時到達,比以前縮短了近5個小時,而且相比飛機,高鐵更准時、更經濟實惠。我們有時候到北京總部辦事,上午去,下午就能回來。”嚴明笑著說。

2014年7月1日,太原南站正式開通運營,三晉大地從此全面步入高鐵新時代。太原南站主要辦理大西高鐵、石太客專、南北同蒲、太焦線、石太線和太中線等線路的旅客列車始發、終到及停站通過作業。通過大西高鐵與石太客專、鄭西客專等線路的有效銜接,一個連接山西、陝西兩省,輻射華北、華中、西北、西南的高標准鐵路客運網絡逐漸形成。以太原為中心,輻射石家庄、臨汾的1小時生活圈,輻射大同、運城的2小時生活圈,輻射北京、西安的3小時生活圈已然呈現於世人面前。

“太原南站每日接發列車180余趟,其中動車組列車160余趟,開往北京、天津、上海、沈陽、西安、武漢、杭州、蘭州、濟南等20個省區市。”太原客運段列車長張文麗說。

張文麗2012年剛參加工作時服務的是綠皮車,高鐵開通后,值乘動車組列車。“原先的綠皮車經常超員,特別是逢年過節的時候,沒座位的旅客就坐在地上或者坐在風擋間,甚至連廁所都會有人,旅客多到座位底下都有人睡覺。打掃衛生根本打掃不過來,擠都擠不過去。說話聲音要特別大,旅客才能聽見。現在不一樣了,通過不斷增加列車的趟次,基本滿足了旅客的出行需求。大家都是低聲細語地交流,並自覺維護環境衛生,旅客的乘車體驗更好了。”張文麗告訴記者,原先去北京的普速綠皮列車三天一個來回,現在高鐵動車一天兩個往返﹔原先乘務員兩人看一節車廂,現在一人看四節車廂,這些都是新變化。

高鐵帶來的同城效應不僅縮短了出行時間,更帶動了“一日游兩地、周末玩三省”的新旅游方式。“早上從家裡出發,半上午到平遙古城游玩,下午去看看洪洞大槐樹,晚上就可能吃上西安的羊肉泡饃了。”在開往西安北的D2521次列車上,太原市民賈秀麗帶著剛上高一的兒子,開啟了專屬母子倆的歡樂時光。

大西高鐵從太原出發到臨汾、運城僅需2個半小時左右,又與陝西關中和河南西部接壤,這條深富歷史文化底蘊的高鐵,將古都與歷史文化名城串連起來,構成嘆為觀止的文物之旅、豐富多彩的文明之旅。太原一位旅行社的負責人分析稱,隨著高鐵的飛速發展,以高鐵為主的沿線景點短期常態游正在成為新的旅游方式。與此同時,“高鐵旅游”將帶動沿線城市餐飲業、住宿業、零售業的快速發展,成為拉動當地消費增長的重要引擎。

“從東到西,從南到北,高鐵的建成,極大地優化了我省的路網結構,縮短了城市之間的空間距離,強化相鄰城市的‘同城’效應,形成一日交通圈,城市之間的經濟、文化聯系變得更加緊密。”太原南站客運值班員周潔說。(記者丁園)

(責編:麻潞、常慧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