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種業是農業的“芯片”。種質資源事關糧食安全、生物安全、國家戰略安全。我省在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中,挖掘出一批古、珍、特、優地方品種,搶救性收集了一批珍稀、瀕危野生種質資源,為我省發展優勢產業注入“源頭”動力。
記錄了生物物種多樣性
今年5月,我省正式啟動、全力推動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工作,從此次普查結果看,我省農作物種質資源仍保持豐富的多樣性與分布。特別是在太行山、呂梁山地區,種質資源豐富的多樣性特征表現明顯。
幾個月的普查,初步摸清了我省小麥、玉米、薯類、豆類、油料、蔬菜、果樹等地方老品種及引進栽培種的種質狀況、品名、主要特性及演變情況。同時,收集到一大批塵封已久的有關當地種質資源的珍貴資料和歷史數據。
10月27日-28日,太原市種子管理站許福民站長和陽曲縣種質資源普查二組對陽曲縣西凌井鄉、北小店鄉、泥屯鎮、侯村鄉4個鄉鎮進行普查征集“回頭看”,深入到岔上村、小崗頭村、六固村、嶺底村等地普查征集,從農民手中征集到種植多年的留存老品種。在北小店鄉六固村收集到種植歷史達30年的甜面南瓜,澱粉含量高,當地村民每年自留種,食用口感佳。在泥屯鎮龍泉村一位89歲高齡的村民家中,看到了延續種植60多年的黑冠軍煙葉,該品種莖高1.3米,是非常古老的品種,具有重要的利用價值。
晉中市普查隊員先后深入太谷區胡村鎮、范村鎮、小白鄉、侯城鄉、陽邑鄉的13個村採集種質資源,完成了46份種質資源的採集。其間,見証了大佛山天寧寺500余年的老檳子樹、孔祥熙宅院100余年的枸杞樹,搜集到了紅土豆、太谷北陽長山藥、桑梓大蒜、土河大蔥、壺瓶棗、龍門檳子等多個極具老味道的本土品種。
在全面科學普查的基礎上,截至11月16日,全省共收集種質資源5738份。其中,有100年種植歷史的老白芝麻、200年樹齡的公母軟棗樹、300年樹齡的流蘇茶樹、500年歷史的早熟官灘棗樹以及1000年樹齡的酸棗樹、銀杏樹、翅果油樹……
展現了豐富多彩的種質資源
在這次普查行動中,我省收集獲得了一大批優異的種質資源。對其中種質資源豐富的縣進行系統調查與搶救性收集,既掌握了當地作物種植歷史、品種更替,以及重要作物野生近緣植物種類、分布和瀕危狀況等信息,又收集了一批古老地方品種、重要作物野生近緣種、珍稀瀕危野生植物資源,普查與收集的針對性、科學性明顯提高。
翼城縣中衛鄉1000年樹齡的翅果油樹種質資源,屬國家二級瀕危保護植物,在翼城縣天然分布面積最大。翅果油樹不僅有抗寒、耐旱、耐貧瘠、根系固氮、保水等特性,更是綠化荒山荒坡、改良土壤的優良種質資源。在翼城縣姚家村翅果油省級自然保護區基地和武子官庄鳳嶺山合作社,普查組成員看到了野生翅果油樹生長狀況和分布區域,詳細了解野生翅果油樹和特色種質資源開發利用情況,並為翅果系列產品的品牌建設和市場銷路提出建議。普查隊員還在和順縣牛川鄉最偏僻的呂家溝村搜尋到了難得一見的套瓜種質。
在侯馬市新田鄉宋郭村發現的葫蘆棗樹,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樹齡最長的葫蘆棗樹,專家組初步認定該地及周邊區域是葫蘆棗品種的發源地。該品種不僅果形美觀亮麗,而且食用口感清甜可口,是不可多得的既具有觀賞價值,而且鮮食品質優異的稀有棗樹種質資源,對我省乃至我國的棗樹種質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普查隊員還在昔陽縣收集到了芫荽、黑米谷、小葉煙、蘇子、南豆等種質﹔在壽陽縣收集到了懶漢瓜、紫蘇、瓠瓜、煙草等種質﹔在榆社縣收集到了大麻、豇豆、紫紅芸豆、小麻、紅玉米、荊條黑豆等種質……
山西農谷生物科技研究院承接榆次區、太谷區、祁縣、平遙、介休及靈石6個縣、市(區)的普查任務,研究院院長、山西農大教授、著名谷子專家郭平毅表示:“古老的種質資源是歷史的傳承者,被發掘出來的珍貴地方種質資源各具特色、品質優良,將在地方產業發展、科研育種領域和傳統文化的傳承中擔當重要角色。”
增強了種質資源保護意識
種質資源普查細致而嚴密。要想收集到稀有種質資源,必須要深入農戶家中,在一些農戶看來並不是什麼稀罕物的老品種,恰恰是普查隊所要征集的寶貝。左權縣山大溝深,普查隊幾經周折,在一戶老農家裡收集到了畝產2000公斤、口感好、耐儲運的“百年”農家白蘿卜籽,大家興奮不已。平順縣山高林密,普查隊員深入鄉村農戶、田頭野地、深山老林開展收集工作,盡量做到全覆蓋、細辨別、應收盡收。
山西農業大學研究生普查隊每到一個鄉鎮,都要邀請鄉村干部、種地把式召開座談會,認真了解當地農作物種質資源的情況。農戶院落、田間地頭往返奔走,不錯過任何一個機會,不遺漏任何一個“老、奇、特、抗、耐、優”品種。拍照、記錄、取樣、保存……每一個“規定動作”大家都做得一絲不苟,山西農業大學(省農科院)收集搶救性資源599份。普查隊隊員、山西農大農學院2018級研究生程鵬飛感慨萬千:“作為學農人,我們不僅要做科研,更應該深入農村普及農業知識,對於收集種質資源,我們需要的是一份熱誠、一份堅持、一份傳承的心。”
省農業農村廳種業管理處處長岳繼和表示,下一步,到2025年,圍繞作物、畜禽、水產和農業微生物種質資源的保護與利用,要編制山西省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發展規劃,完成農業種質資源收集保護工程、農業種質資源創制與應用工程、農業種質資源優異基因挖掘工程和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建立山西省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大數據平台,建立我省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政策支撐體系,全面實現“1411”戰略目標。(記者王秀娟)
山西路橋:黨建引領 建好“四好農村路”山西路橋建設集團黨委扎實開展“黨建質量提升年”,實施“六大工程”,立足“十四五”高質量、高速度、高效益發展的戰略基點,全面提高黨建質量和黨建引領發展水平,為打造“國內一流的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施工現代化企業集團”提供堅強政治保障。
常住人口3491萬 山西人口普查數據"出爐"山西省統計局向社會通報山西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數據顯示,山西省常住人口為34915616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下同)減少2.23%,年平均減少0.23%。山西省常住人口總量減少,主要受人口流動變化等因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