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石太客專拉開建設大幕,到大西客專初步融入全國網絡,再到鄭太高鐵進一步完善網絡主骨架——

【轉型進行時】山西 駛入高鐵時代“快車道”

2020年12月17日07:07  來源:山西日報
 

鄭州,山西的高鐵來了!

2020年12月12日9時10分,鄭太高鐵首趟列車D4665次滿載著556名乘客,准時駛出了太原南站。

從老太焦線近11個小時的車程到現在鄭太高鐵432公裡約2個半小時的車程,一條高鐵線實現了鄭州和太原之間時空距離的歷史性突破,雙城親密“握手”成為現實。

若將聚焦鄭太高鐵的鏡頭稍稍拉遠,我省1162公裡的高鐵運營總裡程立刻躍入眼帘,在三晉大地上,每天奔馳著200多趟動車組列車﹔在太原南站,每隔15分鐘開出一趟高鐵,直達全國20個省市自治區。

伴隨著高鐵的快速發展,老百姓的出行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全省經濟格局注入了新的活力,構建中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逐漸展現出交通通達性與經濟增長空間效應。

天塹變通途

4年建設縱貫八百裡太行山脈

鄭太高鐵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及呼南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首條縱貫太行山的高鐵,鄭太高鐵所經線路地勢險峻,尤其是太行山山脈復雜的地形給施工帶來了很大難度。據介紹,僅在我省境內,鄭太高鐵線路包含橋梁103座、隧道36座,橋隧佔境內線路總長74%,10公裡以上的隧道有5座。

鄭太高鐵全線共有154個工點,由1.5萬名建設者歷時4年完成全線主體工程和配套工程。當眾人歡呼這一南下快捷通道終於開通時,最應該被銘記的就是那些將“路太難”變為“出行易”的建設者。

作為大西公司太焦鐵路工程建設指揮部指揮長,劉中華對建設施工之難記憶猶新,“鄭太高鐵在設計之初,為帶動晉東南革命老區的經濟發展,方便群眾出行,設計上選取了從太原繞行榆社到達武鄉的線路方案。為實現這個方案,建設方需要打通6座隧道共30多公裡,其中最難的一段是太谷隧道。”

“太谷隧道全長11.49千米,地處地質構造活動強烈帶,被列為太焦全線4座高風險隧道之一,隧道施工區域穿越斷層28條,施工中極易涌水涌沙,在這樣的地質條件下打隧道,就像在‘豆腐裡打洞’‘在泥漿中掘進’。”劉中華說,太谷隧道的日涌水量達到了6.5萬立方米,相當於近3萬戶居民一個月的用水量。建設時採取了地表注漿加固、超前大管棚、超前帷幕注漿等措施,歷時10個月打通了300米的富水土層。

地理條件越復雜,老百姓出行的需求也就越高。“要讓鄭太高鐵成為山西人民的幸福線,讓山西人民盡享改革發展的成果,讓三晉父老有更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有限公司客運部票管所主任李效賢說道。

抬腳上高鐵

迅捷通達為經濟格局注入新活力

“太快了,高鐵太快了!”一位在晉城上車去鄭州游玩的小朋友開心地拍著手。

“終於盼來了高鐵,我們的產品和客戶之間的距離一下子就縮短了,紅色武鄉老區的人民心氣足了。”武鄉羊肥小米創始人杜紅雁在微信朋友圈記錄下自己的感慨。

“隨著高鐵的開通,丹河新城不僅凸顯與洛陽、焦作、鄭州等大中型城市的同城效應,還將加速與中原城市群的融合。目前,招商引資共簽約22個項目,簽約金額1100多億元。”晉城市丹河新城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營銷總監宋延明對未來發展信心滿滿。

“高鐵通了,拉近了我們和全國一線城市的距離,拉近了和技術中心的距離。晉城的人才回來就有了理由,有了條件,光機電產業可以為他們搭建就業平台、發展平台。”晉城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成少宏說道。

隨著鄭太高鐵的開通運營,我省及內蒙古地區通過太原樞紐連通了大西客專、大張高鐵、京張高鐵、呼張高鐵以及石太客專,將太原都市區與呼包鄂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有效串聯,形成我省及內蒙古等北部地區南下的快捷通道,前往長江經濟帶、珠三角等地區不用再繞行,為群眾出行提供了更加多樣化的選擇。

不僅是方便群眾出行,作為國家戰略性、先導性、關鍵性重大基礎設施,鄭太高鐵的開通將為沿線地區帶來疊加的經濟增長能量。

省發展改革委交通處處長楊文清認為,太行山旅游板塊將很快提檔升級,帶動本地區相關服務業加速發展,也將進一步提升呼包鄂城市群、太原都市區以及中原城市群的競爭力和吸引力,推動老區脫貧攻堅成果更加鞏固。

“整個城市的發展,已經由原來單向的中心城市,開始走向區域型發展。”省社科院研究三部負責人高劍峰表示,高鐵開通將破除原有的交流溝通上的障礙,在區域一體化過程中激發市場優勢。同時,晉東南地區更加接近國內內循環的戰略腹地,接受經濟輻射和產業帶動,為全省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日本的新干線開通已經56年了,開通后人流、物流、文化流激增,發生了巨大的社會變化。”日本山西省友好交流協會原理事長澤登元表示,太原鄭州之間的“新干線”,將成為山西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織密高鐵網

提升交通對經濟的支撐和引領力

2009年,石太客專開通,這條我國第一個開工建設的鐵路客運專線讓山西人首次感受到“高鐵速度”。

2014年,我省第二條高鐵線路大西客專開通,6年來共運送旅客1.2億人次。

2019年,大張高鐵開通,晉北地區與京津冀之間的交流融通更加便利。

從拉開高鐵建設大幕,到初步融入全國高鐵網絡,再到鄭太高鐵進一步完善了高鐵網絡主骨架,山西這一內陸省份正在加速駛入高鐵時代快車道。

目前,連通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與我省大同、原平的集大原高速鐵路正在加緊施工,雄安新區至忻州高速鐵路建設已全面啟動,太原至綏德、長治經邯鄲至聊城、韓城經河津、侯馬至晉城、運城至三門峽等高速鐵路建設正在加快推動。從“四通”到“八達”,一條條高鐵線在三晉大地上越織越密。

高鐵網絡的完善為我省高質量轉型發展提供怎樣的支撐?李效賢說:“通過快速的交通運輸,給山西帶來強大的信息流、資金流和技術流,為轉型發展提供強大推動力。”

高劍峰則認為,城市之間的競爭要比以前激烈了,在同一個交通軸帶上,吸引力更大、競爭力更強的城市,無疑會對生產要素,對人流、物流、信息流吸附力更強,會在短期內造成虹吸效應,進而通過倒逼機制,重新定位城市發展。

目前,省發展改革委正在牽頭組織編制《山西省“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在通道布局方面,我省將繼續堅持以干線鐵路、高速公路、運輸機場為骨架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設施,加快構建內通、內暢、外通、縱橫交織、廣泛覆蓋、多級輻射、經濟高效、智慧互聯、集約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進一步提升我省在全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樞紐地位,提高交通對經濟的支撐和引領作用。(記者冷雪)

(責編:桑莉媛、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