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如何挖掘整理黃河文化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保護傳承好黃河文化,讓黃河文化在新時代發揚光大?今年全國兩會上,政協委員、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廳長王愛琴帶來了自己的建議。
“我認為,在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方面,還存在三方面的問題:一是黃河文化內涵挖掘不深,二是區域協同保護力度不夠,三是流域創造性轉化動力不足。”王愛琴說。
對此,王愛琴建議,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內涵,構建國家黃河文化譜系﹔要創新區域合作機制,塑造協同發展空間格局﹔要大力弘揚黃河文化,共創新時代黃河大合唱。
王愛琴表示,深入挖掘黃河文化內涵,一是要進行黃河流域文化旅游資源摸底,實施黃河文化資源普查工程,並積極融入黃河流域文旅資源數據庫,逐步構建准確權威、開放共享的黃河文化資源公共數字平台。二是要深入探究黃河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和未來走向,構建全流域以河源文化、河湟文化、河套文化、三秦文化、三晉文化、河洛文化、齊魯文化為代表的國家黃河文化譜系,形成互促共生、多元一體的黃河文化融合發展格局,構建符合國家意志的黃河文化價值體系。三是要實施黃河文化遺產系統保護工程,打通全域旅游文化遺產廊道,創新文化保護傳承現代路徑,收縮過度市場化,加大文物遺址活化力度,開門研學,培養強化青少年對黃河文化、中華文明的感悟體認。
王愛琴認為,要創新區域合作機制,塑造協同發展空間格局,就必須深化沿黃省區的文化旅游交流合作,搭建區域合作平台,設立部委牽頭、綜合權威的協調共享機構,高端引領、統籌安排,提升跨區域文化旅游綜合治理能力。同時,要積極推動黃河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抓好黃河文化旅游帶產品體系建設,各省區分工合作,立足特色,錯位、空位發展,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游帶,全面帶動流域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還要強化城市群核心引領作用,加強黃河“幾”字彎都市圈協同發展,推動沿黃地區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質量發展。再有是要整合體現中華文明特征的重要文化遺產資源,打造凸顯黃河文化價值和特色的地理文化和精神標識區、標識帶。
“山西作為文化大省、文物大省,黃河文化標志性景觀、重要節點區域以及文化要素齊全,傳承鏈條最為完整,應予以重點支持,使其成為中華文明展示傳承的優秀載體。”王愛琴說。
在王愛琴看來,大力弘揚黃河文化,共創新時代黃河大合唱,是文旅人的職責使命所在。她建議要深入研究規劃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重點支持河南、山西試點建設,堅持“多點嘗試、點段結合”,統籌好管控保護、主題展示、文旅融合、傳統利用四類主體功能區。要科學合理做好文物活化利用和非遺傳承創新,促進黃河文化遺產活態利用,豐富黃河文化遺產傳播手段,培育開發文旅新業態新產品,守護好黃河文化遺產,延續歷史文脈。要開展黃河文化宣傳,以“中華母親河”旅游形象為引領,加強黃河文化題材精品文藝創作及推廣,培育主題突出、層次分明、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旅游品牌體系,彰顯黃河文化整體形象。
“希望能夠以山西壺口瀑布為場景,以傳承創新交流為路徑,舉辦省部共辦、沿黃九省共同參與的‘新時代黃河大合唱’文旅活動周(節),弘揚時代價值,匯聚精神力量,推動黃河文旅共融發展,奏響黃河文化時代最強音。”王愛琴再次為山西代言。
山西路橋:黨建引領 建好“四好農村路”山西路橋建設集團黨委扎實開展“黨建質量提升年”,實施“六大工程”,立足“十四五”高質量、高速度、高效益發展的戰略基點,全面提高黨建質量和黨建引領發展水平,為打造“國內一流的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施工現代化企業集團”提供堅強政治保障。
常住人口3491萬 山西人口普查數據"出爐"山西省統計局向社會通報山西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數據顯示,山西省常住人口為34915616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下同)減少2.23%,年平均減少0.23%。山西省常住人口總量減少,主要受人口流動變化等因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