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晉連線—代表委員之聲⑧】

全國人大代表馬瑞燕:協同推進農業機械化  讓農民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

趙芳

2021年03月06日14:48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全國人大代表馬瑞燕  李聯軍攝

2021年2月,中央一號文件發布。文件表示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在今年全國兩會上,人大代表、山西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副院長馬瑞燕認為,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

伴隨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機械化設備和自動化設備被廣泛應用於各個行業生產中。馬瑞燕表示,農業裝備技術的投入,不僅有助於實現規模化和集約化生產,而且能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減輕勞動強度,提高農產品質量,促進了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是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

“目前,我們的農業現代化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從農機科技創新角度看,能力還不足。”在馬瑞燕看來,主要表現為四個方面:地勢復雜,種植模式多樣,農機適應性差﹔小型農業機械行業初級化﹔農機裝備與農業發展不協調,閑置現象較多﹔農機科研、推廣隊伍亟待壯大。

因此,馬瑞燕建議國家出台相關政策,將農業機械化提升為國家級協同攻克的戰略目標,由國家進行科技創新力與資源集聚,多學科、多領域一起發力,進一步發展農業機械現代化。

如何協同攻克?馬瑞燕也給出了自己的觀點:重點加強科技創新,要“政產學研用”一體化,聯合智能化、大數據、自動化、裝備制造業、植物保護、資源環境等不同學科、不同領域共同制造。

“和別的國家相比,我們國家最大的特點是物產豐富、種類繁多,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生長季節要求都不同。所以,農業機械化的研發適合國情、農民需要,加強頂層設計與動態評估,建立健全部門協調聯動、覆蓋關聯產業的協同創新機制。”馬瑞燕補充,要加強農機裝備上下游企業的協同作用,攻克基礎材料、基礎工藝、電子信息等“卡脖子”問題,鼓勵大型企業由單機制造為主向成套裝備集成為主轉變,支持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

“此外,結合我國農業高校和科研院所擁有的雄厚的師資力量和科研基礎優勢,將職業農民培養納入國家教育培訓發展規劃,建立適合培訓我國高素質農業人才的長效教育機制。”常年奮戰在教育一線的馬瑞燕,熟諳復合型農業機械化人才對於農業發展的重要性。

“推動農業機械化、規模化、集約化綠色高效發展,解放勞動力,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使農業成為人人向往的行業,使農民成為人人羨慕的職業。”馬瑞燕滿懷信心。在她看來,將來從事農業的是產業工人,享受田間勞動樂趣,徹底改變“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歷史寫照。

(責編:趙芳、張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