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進行時】中試基地 跨越技術轉化的“達爾文死海”

2021年03月20日07:20  來源:山西日報
 

中試基地作為創新主體,可以帶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也是推動企業跨越技術轉化鴻溝、是產品試制發展到規模生產的重要平台。未來,山西將積極推動中試基地的建設,使更多科技成果在我省轉移轉化,助推我省高質量轉型發展。

把握住中試基地的建設,也就把握了科技成果轉化的關鍵

一項技術走出實驗室,變成產品,成功轉化的概率能達到多少?如果經過中試,成功率能達到80%到100%,沒有經過中試的項目成功率低於30%,由此可見中試環節的重要性。中試基地被譽為是企業跨越“達爾文死海”的重要平台。

對於大多數技術成果而言,從技術研發到應用開發、中試放大、批量生產,最后達到檢驗合格、滿足用戶體驗,需要經歷漫長的過程。當一項技術成果發布后,科研人員很難再獲得持續的研發資金投入,科技成果難以轉化﹔技術成果還沒有變成可賺錢的產品,企業不願意承擔技術轉化中可能出現的失敗風險。高校、科研院所和生產企業兩頭不願意碰的技術轉化空白區,被形象地稱為技術轉化的“達爾文死海”。

一般來說,科研人員的設計思路與消費者的需求肯定是有差異的,創新成果要想轉化成市場動力要走很長的一段路。中試基地可能就是跨越技術轉化“達爾文死海”的橋梁。省科學技術廳實驗室與平台基地建設處處長王元筥認為,中試基地是進行中間性試驗放大的一個場所,把實驗室的研究成果放大,將技術研究轉化為應用研究,它是實驗室研究成果和產業之間的橋梁和紐帶。隻要是把握住了中試基地的建設,也就把握住了科技成果轉化的關鍵。

工作人員說,記者手中的琥珀色的晶體是油墨用改性鬆香樹脂,20多年前,山西省應用化學研究所就是通過提升產量,優化性能,擺脫了瀕臨破產的境地。

鬆香樹脂,是油墨的核心原材料。上世紀,膠版印刷油墨使用的樹脂材料不夠先進,性能不穩定,常表現為油墨附著力差、印刷時飛墨等問題,不能滿足高速印刷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山西省應用化學研究所借助中試基地,對樹脂材料進行了改進,成功進行成果轉化,產品產量飛升。“我們針對實際問題進行了科學研究,通過酚醛樹脂改性鬆香,有效解決了技術問題。從2000年開始,在省科技廳的大力支持下,建成了年產1000噸的中試生產線,經過大量的試驗,穩定了產品的質量,提升了產品產量,極大地提高了應化所的產值。產品基本上替代了進口。”相關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說。如今,山西省應用化學研究所的中試基地已經和生產線融合在了一起,依托中試基地,應化所已經發展成一個集科研、質檢分析、產業、情報為一體的科技型企業。建立中試基地,不僅讓科研成果走出了實驗室,還利用中試基地平台聚集了更多的人才。

現在回頭看,企業當初為什麼陷入了瀕臨破產的困境?在山西省應用化學研究所所長馬國章記憶中,1993年,研究所一年轉化了9項實驗技術,由於沒有經過中試環節,導致9個項目轉化全部失敗,一下子把研究所推入絕境。后來的起死回生得益於中試基地的建設。“我記得第一年隻有100噸的中試建設項目,隨后從100噸到1000噸再到3000噸,數字的變化不僅讓技術變得成熟,還產出了產品、打開了市場、產生了巨大效益,使研究所從瀕臨破產走上了良性發展。”馬國章說。

中試基地要創新建設模式,形成服務全省的機制靈活、供給有效、持續發展的支撐網絡體系

應化所的發展之路驗証了中試基地建設的重要性,現實中,中試基地建設似乎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王元筥看來,產生這樣的問題關鍵在人才、資金和風險三方因素。中試基地需要的人才不僅要懂技術、搞科研,還要了解生產一線的相關情況。目前,專門搞中試試驗的人才比較短缺。資金,整個中試基地建設投入大,一些實驗室、院校沒有大的資金量來建設中試基地。風險,除了投入大,還存在失敗的可能,企業不願意面對,有的企業可能承擔不起失敗的風險。幾方面的考量,中試基地建設很難。太原科技大學重型機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王建梅從高校角度分析,高校想建立中試基地,要具備深厚的產學研合作基礎,對高校的科研水平、技術理論水平也有相應的高要求。此外,場地、資金也是需要解決的難題。所以高校要獨立自主建立中試基地是不容易的,是很大的挑戰。

怎麼樣去鼓勵這些科研院所和企業敢於去挑戰風險,建設中試基地?對於這些不懼風險的人,如何化解風險?清華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系教授張建勝給出建議:建立中試基地,科研人員要有思想,企業要有積極性,政府要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三方共同努力,才能把中試基地建設好。從中試基地的建設來講,一次性的投入是有限的,但從長期的運行來講,如果沒有政府的支持,企業又沒有積極性,中試基地要想長期穩定地運行非常困難。中試基地要穩定,企業和科研人員要形成一個非常好的知識產權共享機制,比如,建立成果產出的利益分配機制、產學研合作機制。大家風險共擔、利益共享,這樣才能保持一個長期良好穩定的發展。

目前,我省共有五家省級中試基地,分別是:山西省硅基光伏新能源中試基地、山西省石墨烯聚合物復合材料中試基地、山西省碳化硅材料中試基地、山西省智能化鑄造機械中試基地、山西省冶金裝備中試基地。根據“111”創新工程規劃,未來,我省還將繼續中試基地建設,利用2-3年時間實現1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中試基地全覆蓋。首批將重點建設半導體材料、特種金屬(不鏽鋼)材料、先進裝備智能制造、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制造、通航材料與部件、煤層氣綜合開發利用、山西省現代中醫藥等中試基地。我省將繼續在場地、設施設備與儀器、資金及人員配備等方面給中試基地以支持,並創新建設模式,形成服務全省的機制靈活、供給有效、持續發展的支撐網絡體系。

中試基地作為連接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到產業化、工程化的一個重要紐帶,王元筥認為,中試基地的運行模式應該是開放式的,它一定要通過凝練一流課題來吸引一流人才和團隊,來進行中試熟化與產業化的開發。未來,將向全行業、全產業推廣建設中試基地。

中試基地對上有對接實驗室和大專院校基礎研究成果的能力,對下要能跟生產一線行業緊密結合

山西省冶金裝備中試基地依托太原科技大學重型機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設立,是我省首批認定的省級中試基地之一,借助高校的科研力量,與省內外多家企業進行過合作,目前已經具備了輻射整個行業的中試服務能力,尤其在油膜軸承的中試方面具有領先優勢。

在太原科技大學山西省冶金裝備中試基地,針對不同中試項目,科研人員自主研制了適用於重型裝備研發的一系列試驗設備,搭建了多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試驗平台,大型油膜軸承綜合試驗台就是其中之一。油膜軸承是冶金、礦山、航空航天等領域裝備的核心關鍵零部件,它像人體的關節一般重要,直接影響著裝備的安全運行。油膜厚度誤差必須控制在微米級別,相當於頭發絲的千分之一。而為了達到這一微米級的苛刻要求,從設計研發到工程應用,必須經過反復的試驗驗証,中試環節尤為重要。科研人員攻克的難題,就是讓薄薄一層幾十微米厚度的油膜,能夠安全承載上百噸載荷,並確保在上億次的運轉中軸承都能保持安全穩定。完成整個中試過程,往往需要長達一到兩年的時間。

高校立足科研,企業側重生產、更貼近市場,兩者之間如何優勢互補,縮短科研時間、實現成果轉化?王建梅體會到,高校是理論成果和人才的集聚地,企業面向市場、需求明確,中試基地正是高校基礎理論研究、事業研究與企業工程應用的結合,也是校企協同創新、產業融合的重要載體。王元筥認為,產業融合是高校科研跟企業需求匹配的問題,這給高校科研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科研工作者不能閉門造車,尤其是工程類研究人員,必須深入企業一線,對接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的實際需求。中試基地建設一定要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對上要有對接實驗室和大專院校基礎研究成果的能力,對下要能跟生產一線、具體的企業、行業緊密結合,這樣才能把它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發揮得比較充分。

高校是科技成果最大的集散地,高校建立起中試基地,既解決技術成果與企業生產的匹配性問題,又消除了雙方在信任度方面的壁壘。要打造更多適應產業發展需求的中試基地,還要補齊哪些短板?張建勝認為,從政府的角度看,給中試基地一定的寬容度﹔建立全國統一性的平台,溝通信息流暢,讓中試基地發揮更大的作用,從而為全行業服務。(記者沈佳)

 

 

(責編:桑莉媛、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