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高速看中國| 追憶當年少年,走進劉胡蘭村

 鄭洋洋 張文波

2021年04月12日15:09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沿著青銀高速山西段,從太原一路向西,記者把首站選在了呂梁文水縣的劉胡蘭紀念館。不僅因為劉胡蘭精神激勵了幾代人,也正恰逢建黨百年之際,全黨上下學黨史氛圍濃厚。我們深信,學習不應隻在紙上,在高速發展的道路上回顧初心,這份感受的傳遞應該會有更特殊的意義。”

記者沿著G20高速前往劉胡蘭紀念館

車還沒進劉胡蘭紀念館的館門,記者就聽到了陣陣洪亮的朗誦之聲,細聽后發現是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潛龍騰淵,鱗爪飛揚。”

這是一群來自清徐縣陳庄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從小學黨史,永遠跟黨走”——橫幅上的紅色大字在高大的英雄紀念碑下分外顯眼。孩子們身穿校服,戴著紅領巾,在鐫刻有毛主席題詞的劉胡蘭紀念碑前肅立。

記者不由得想到,劉胡蘭犧牲時,也只是和這群孩子一樣的花季少年啊!

1947年1月12日,劉胡蘭犧牲在生她養她的雲周西村(也即是現在的劉胡蘭村),14歲的她為了保護群眾,走向了敵人淌血的鍘刀……毛主席在轉戰陝北途中聽聞了她的事跡,感動地寫下了“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幾個題字,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

學生們在烈士碑前,朗誦、獻花、敬禮……一起緬懷英烈。走近烈士紀念碑,發現台前早已堆滿了花籃。清明剛過,很多人就已專門來瞻仰紀念過了。劉胡蘭紀念館館長告訴我們,劉胡蘭紀念館至今接待了來自110多個國家的1600多萬人,僅今年4月一周就有三萬多人來參觀。

學生們在老師的帶領下緬懷英雄

在這個叫劉胡蘭鎮劉胡蘭村的地方,不僅僅有一個英雄的劉胡蘭,還有不少人積極投身於革命事業,為革命的勝利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91歲的白珠老人,就是其中的一位。他,自1949年入黨算起,黨齡快滿72年了。他和劉胡蘭是小時候曾一起玩耍、一起執銀槍站崗放哨的同學。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他們從小就參加了兒童團,為黨遞送情報。后來,老人和父親經歷了村裡的土改,入伍參加了解放太原的戰爭。受傷的彈片至今還在身體裡,但當時沒等到恢復,就去了朝鮮,抗美援朝三年。

談起那段時光,老人印象深的是戰爭的殘酷:“敵人的飛機滿天飛,我們一看到冒煙就知道,炸的黃土到處都是啊!”老人的聽力已經不是很好了,需要他的老伴不停的在旁邊給他“翻譯”。老人當年在高射炮部隊,別人進窯洞,他們還要打天上的飛機。

白珠老人正在講述

當記者問到在朝鮮是否覺得苦時,老人答道:“當時朝鮮人民軍,16歲到60歲的都去參戰了,我們一定要打贏。”我們看到了牆上挂著的老人年輕時的照片:當時的他,十八九歲,英俊而堅毅。正如許多老兵一樣,老人忘不了那首經典的旋律:“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隻要口齒還清楚,他總願意唱上一段。

老人的紀念徽章

老人的退伍証明顯示,曾受傷兩次

老人拿出紀念章和徽章給我們看,有建國70周年的,有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的,也有朝鮮發放的紀念章和發舊的肩章。“跟著黨走,生活越來越好。”談到黨,老人一下子興高採烈起來,伸出一個指頭,“今年是建黨一百年了,黨領導的好啊。”老人主動跟記者提起自己現在每天有五十元的“工資”,讓記者放心,生活得很幸福。

朝鮮回國后,老人在部隊待了幾年退伍回到村裡當了兩年支書,在新的崗位不斷奉獻著。“劉胡蘭的同鄉”曾是他在部隊時的一個光榮標簽,至今他也為之自豪,對我們說:“你們一定要把劉胡蘭這個精神旗幟高高舉起來。”可能是回憶起曾經的玩伴,老人有些激動。

聽鎮上的干部介紹,劉胡蘭村像白珠老人這樣的老革命不在少數,有的參加過長征、八路軍,有的去抗美援朝……隨機一問發現,我們眼前有位基層干部的叔叔就是當年犧牲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烈士。

這是一片播下了革命種子的地方。當年目睹劉胡蘭犧牲的老人們,他們的子孫們獻身於革命事業。當年的兒童團成員,也早已成了爺爺奶奶輩。正是這樣爺爺奶奶們,一代又一代的講述著革命的故事,講述著黨的關懷,革命的事業代代相傳,革命的精神生生不息。

劉胡蘭是全村永遠的驕傲與自豪。記者在這裡聽說了一個讓人感動的故事,當時,在拍攝劉胡蘭相關影視作品,村裡的老百姓踴躍去做了群眾演員,當演到抬棺材等情節時,群眾再也抑制不住淚水,許多人都大哭了起來。在他們看來,那不僅是曾保護了他們的英雄的名字,那是他們與他們親人們都熟悉的活潑少年啊!

學習劉胡蘭精神的英模

七十多年過去了,又一代的少年長成。他們像前人一樣,沒有忘記劉胡蘭,仍然一次次被英雄的事跡感動著。很多人可能知道邱少雲、楊根思、雷鋒、焦裕祿、王進喜的事跡……但是走進展覽館記者發現,他們也都曾是學習劉胡蘭精神的英模。因榜樣而成就榜樣,如何令人不感慨、啟發。來瞻仰烈士的小學生常涵珂說:“劉胡蘭生的偉大、死的光榮,我也要學習她舍己為公、愛黨、愛國、愛人民的偉大精神。”

“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母親隻生了我的身,黨的光輝照我心……”孩子們正在合唱的歌聲嘹亮。劉胡蘭的事跡,可能本身就能詮釋這首歌,那就是在黨的教育下,把自己奉獻給人民。 

(責編:趙芳、張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