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蹚新路 大同在行動”系列報道④

車河振興記

趙 芳 張婷婷 麻 潞 段思齊

2021年04月22日09:45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靈丘古邑,雄踞塞外,土地貧瘠,交通閉塞。其間有兩村曰上、下車河,尤為貧困,青壯外出務工,老弱婦孺留守,禾稼萎弱,田垅荒蕪,土屋瓦灶,鮮有生機。

脫貧之役甫起,干群攻堅克難,揚長避短,因地制宜。歷數年,而今石牆青瓦,新居叢生,生態旅游,有機食品,引觀光者眾。村民收入倍增,一派繁榮富足之象,為人稱道,乃遠近脫貧之楷模。

人間四月芳菲盡,雁北山花始初開。

清明過后,驅車北上,雁門關外,山巒起伏,白雲裊裊,流水潺潺。石牆青瓦的鄉間別墅星羅棋布、錯落有致地點綴在綠樹掩映之中,這裡是大同市靈丘縣車河有機社區。

“從前,光禿禿的山上破爛的房,窮苦的人兒走外鄉﹔如今,溝裡的烏雞,山上的羊,灘裡的有機蔬菜響當當。”一句順口溜詮釋了車河的“昨天”和“今天”。

群山環抱的車河社區原本包括上、下車河兩個建檔立卡貧困村。村裡無財,萬事都難:地裡掙不到錢,青壯勞力都外出打工。2013年,上、下車河兩村常住人口不到40人,人均年收入隻有3000元,村民住的全是土房,且90%以上都是危房。

貧窮的村子不美麗,重建就要發展經濟。

車河社區現狀。於宏/攝

這些年為了找准脫貧路子,靈丘縣各級干部遍訪農戶,調研分析,請專家為上、下車河村“把脈”。車河村位於靈丘南部山區,山好、水好、空氣好,自然生態資源優勢明顯。2013年,靈丘縣委縣政府決定將兩個村庄合並,把有機農業作為經濟轉型的戰略性支柱產業來抓,以車河有機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為試點進行綜合開發。

在車河社區建設過程中,上、下車河兩個村庄聯合成立了全體村民參加的農業合作社,又與幫扶企業組建了車河有機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村民將土地流轉后,按照合同約定,開發公司前3年每畝每年支付社員土地流轉金500元,此后每隔3年遞增5%。此外,有機種植、養殖等項目盈利后合作社可獲得30%的分紅,企業用工也要優先使用兩個村庄的村民。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經過幾年的發展,車河社區1213畝耕地已完成流轉,改造土地700畝。雜糧、蔬菜等有機種植700畝,有機雞養殖30000隻,有機羊養殖5000隻。同時,政府投入基礎設施建設,開發公司投入資金,鋪設天然氣管道、整修田間道路、新建新型農居65套作為村民安置房,在改善人居環境的同時,實現農民脫貧致富。

“我和老伴是2014年搬進來的,家裡有暖氣,做飯也用上了天然氣,房間還有衛生間。從來沒想過,能過上城裡人的生活。”看著自己的二層小樓,58歲的張翠蓮滿眼都是幸福。

車河社區房屋。於宏/攝

除了有機農業,車河社區還規劃了旅游、就地城鎮化、三產融合等項目。如今,旅游接待中心、有機餐廳、民俗博物館和有機農產品展示中心已建成並投入使用﹔“夢幽谷”“冰雪緣”等文旅項目投入運營﹔親水魚庄、康養中心、聽溪谷等項目正在加快推進。2018年,“車河村級有機農業扶貧模式”作為全國三個典型案例之一,登上“2018中國扶貧國際論壇”,並入選“中外減貧案例庫及在線分享平台”。

好山好水好風景變成了老百姓的好光景。車河社區黨支部書記王春晒出幸福賬:通過土地流轉收入,勞務收入,旅游服務收入以及公司盈余分紅收入,2020年,村民人均收入達21500元。

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車河產業升級推動鄉村振興的畫卷正徐徐展開。一張張幸福洋溢的笑臉,一聲聲發自肺腑的稱贊充分說明,“有機農業+生態旅游+美麗鄉村”的車河模式改到了群眾心坎上,百姓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說起當年建設車河社區的事情,王春總是飽含深情,“綠水青山給了我們豐厚的回報,我們不能辜負,致富的路還得繼續往前蹚。”

(責編:麻潞、張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