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蹚新路 大同在行動”系列報道⑧

致敬勞動者|“娃娃書記”的硬核青春:從致富人到帶頭人

趙 芳  張婷婷  麻 潞  段思齊

2021年04月30日18:25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全票當選瓮城口村黨支部書記時,陳紀新22歲。鄉親們為了慶祝,自發捐了9萬多塊錢,請來了省裡的戲班子,搭台、唱戲。這個位於大同市雲州區吉家庄鄉的移民新村,上一次響起梨園之聲,已經是20多年前的事了。

“村裡人淳朴,以這樣的方式表達喜悅,和對未來的盼頭。”70歲的陳宗順是村裡的老黨員,當年是他極力推薦陳紀新成為村支書候選人。“這娃從小沒了爸爸,把村裡人當成自家人,誰家有個大事小事的,都去幫忙!”

除了靠譜,陳紀新在大家看來還是個“會掙錢的人”。彼時的瓮城口村人還守著半山腰的土窯洞、土坯房,收入微薄,而他靠養翻斗車,成為了遠近聞名的致富能手。

在村民們的希冀中,“娃娃書記”陳紀新走馬上任,需要解決的第一個難題就是——上訪。“大家不管遇到什麼事情,也不經過村委會,直接去上訪。”陳紀新不露聲色,卻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現狀。

深夜開車把患急性病的村民送到市區醫院﹔幫助貧困村民購買物資,手把手教會他們使用農機﹔四處找活,為鄉親們增加收入……陳紀新一年裡大部分時間都在處理群眾上訪問題,他深知基層工作最重要的是群眾的信任,“隻有讓村民信服你,工作才能進行下去。隻有穩定了,才能談發展。”

2015年,在各級政府的幫扶下,瓮城口村實施了易地扶貧搬遷,政府負擔大頭,農戶個人出少量資金,全村人整體搬遷到了山下的移民新村,還在田間打了2眼機井。

同年,經權威機構認証,瓮城口村耕地土壤富硒含量達每公斤92毫克。這些讓正謀出路的陳紀新看到了希望。他帶頭種谷子,白天在地裡忙活,晚上挨家挨戶做工作,動員大家搞有機富硒雜糧。正是因為見過些世面,陳紀新明白“村裡關鍵要有產業”。

200畝、1000畝、2000畝……從試驗田到示范區,從小打小鬧到規模種植,陳紀新帶領全村人打起了“翻身仗”。2019年4月,村裡剛種下的谷子苗大部分都沒有存活,著急上火的他連夜趕往忻州市繁峙縣,找當地的“谷子大戶”取經。“已經是春耕了,一天都耽誤不起!我們半夜3點多到了人家門口,一直等到早晨。當時身上疼都沒顧上,回來后去醫院才知道得了疱疹。”

技術很重要,村裡人達成了共識。立足桑干河畔土壤富硒、氣候適宜的優勢,瓮城口村開始大力發展以富硒雜糧為主的有機旱作農業。2020年,村裡2700畝雜糧喜獲豐收,戶均收入約3萬元。

如今,在村委會大院裡,整齊地停放著整地機、摟草機、收割機等一批農機,它們和茁壯的青苗、沉沉的谷穗,一起見証著農業產業的蓬勃興起。

“這村委院子是娃娃書記自己掏錢蓋的,起初他是在家裡辦公哩!”吉家庄鄉駐村干部喬守軍說,陳紀新前前后后給村裡花了將近一百萬,“他老婆的嫁妝都快花完嘍。”

忙的人多了,閑的人少了。“上訪村”變成了“和諧村”,貧困村成為了示范村,產業旺了,鄉親富了,是陳紀新最大的收獲。2014年那台唱了五天五夜的大戲,他不會忘,瓮城口村人更不會忘。

(責編:麻潞、張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