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探索城市節水新途徑 讓生命之水不枯 

張婷婷

2021年05月07日10:46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全省城市再生水利用率約為24.7%,同比提高2個百分點﹔

全省因計量損失、老舊管網漏損等原因造成的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為6.75%,近3年年均降低2個百分點﹔

全省509萬戶公共供水居民家庭用戶中,約448萬戶實現一戶一表,佔比達到88%……

近年來,通過普及節水知識、推廣節水技術、落實節水工作,山西省城市節水狀況穩步提升。今日,從山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傳來消息,該省在城市節水措施上又有了新的探索。

制定實施《山西省節水型城市申報與考核辦法》《山西省節水型城市考核標准》,指導各市開展節水型城市創建,增強廣大居民節約用水意識。目前,太原市已創建成為國家級節水型城市,大同、忻州、呂梁等8市創建成為省級節水型城市。

圍繞建筑節水,山西省出台《山西省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准》,對建筑供水系統、衛生器具器材、節水設備、計量儀表等作出明確規定。於此同時,完成了民用建筑節水工作調研,起草了《綠色建筑設計標准(草案)》《山西省民用建筑節水設計標准(草案)》,從建筑供水系統、循環水系統、澆洒系統、雨水利用、中水利用、節水設備等方面進一步作出詳細規定。

按照《住宅建筑設計規范》要求,新建住宅用水全部實行一戶一表,截至2020年底,全省509萬戶公共供水居民家庭用戶中,已有約448萬戶實現一戶一表,佔比達到88%,有效減少了計量損失造成的水資源浪費。

不管在生活中,還是在生產中,山西省都在想方設法節約寶貴的水資源。

在酒店、醫院等公共建筑中,山西主要採用的是集中熱水供應系統,循環干管布置在每個房間的管道井內,與房間用水點距離很近,實現了每個房間都有即時、穩定、持續的熱水。

據山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其原理是通過設置集中熱源、儲熱水箱、供水管道、回水管道、溫控裝置、循環泵等部件,形成一個熱水循環系統,當系統循環干管水溫低於設定溫度時,相關裝置自動啟動,將循環干管中的水加熱至設定溫度,保証了循環干管中的水始終保持恆定溫度。

當前,山西省居民住宅普遍採用非集中熱水供應系統,熱水設備主要有燃氣熱水器、電熱水器和太陽能熱水器3種。該負責人說到,居民選用的熱水器隻能單管直供,不具備熱水循環功能,使用熱水時需先放出管道內滯留的冷水,根據熱水器與用水點之間的距離,不同程度存在水資源浪費現象,這種情況是由於設備自身的缺陷造成的。

以燃氣熱水器為例,出於安全考慮必須將其安裝在廚房,一般情況下距離衛生間較遠,以一般家庭供水管徑20毫米、熱水器與用水點之間管道長度10米計算,每次大約需放出3升冷水。

令人欣喜的是,目前,具備零冷水功能的新型熱水器產品已經上市,彌補了設備缺陷,實現了管道滯留冷水為零。據介紹,該產品是在傳統熱水器系統基礎上集成了溫控閥、熱水循環泵、單向閥等裝置,形成一個熱水循環系統,能夠及時提供穩定熱水,消除了管道滯留冷水現象。

下一步,山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將與省水利廳共同推進國家節水行動方案的落實,加大城鎮節水降損力度,全方位提高再生水利用率。

加快管網更新,加大城市公共供水管網和老舊小區庭院管網改造力度,持續推進既有用水戶(住宅和服務業等)一戶一表改造,推動高精准新型計量產品研發使用,進一步減少計量損失,降低管網漏損。

同時,以創建節水型城市、節水型單位和節水型社區為抓手,進一步加大節水宣傳力度,增強居民節約用水意識,引導居民使用先進節水設備,形成全社會節約用水的良好氛圍。引導居民在房屋裝修時,選用節水型馬桶、花洒、龍頭,零冷水熱水器等節水新設備、新產品,推廣公共建筑中央空調使用空冷式高效節水技術,進一步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責編:張婷婷、張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