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市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工作受到國務院督查激勵

老城轉型展新姿

2021年06月13日07:25  來源:山西日報
 

入夏的漳澤湖碧波蕩漾,長治市區一路往北,曾經喧囂的工業區大多已歸於沉寂。取而代之的,是綠意蔥蘢的沿漳澤湖生態美景和蓬勃興起的新業態、新產業。產業層次由低轉高,生態環境由黑向綠,城市功能由弱變強……這些一度停留於規劃的設想,隨著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步伐的加快,正漸次變成了現實,一個煥發生機與活力的長治,正走進越來越多人的視線中。

5月7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通報,長治市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力度較大,支持傳統產業改造、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承接產業轉移和產業合作等工作成效突出,受到督查激勵。

從“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到“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的理念之變,從被動應對到主動創新的角色之變,作為全國首批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的長治,以區域振興和產業振興為目標,統籌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創新驅動引領、城市功能提升和營商環境優化,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通過一系列體制機制改革與自主創新,推動新舊動能有效轉化,推動老工業城市由“鏽帶”變“智帶”。

現代城市的夜晚是霓虹的世界,這樣的繽紛,轉型中的長治有著發言權。在城市南麓的高科華燁電子集團,31條LED顯示屏生產線、2500條LED封裝生產線,晝夜燈火通明,發出的光照亮著腳下的城市,也為世界增添著色彩。“國慶70周年‘奮進山西彩車’、國家博物館亞洲文明展廳、江蘇揚州五彩世界、中國彝族十月太陽歷文化園……全國好多地方用的都是我們的顯示屏,外國也不少,已經銷往40余個國家。”公司副總崔程遠的驕傲,也成為了這個城市的驕傲。

聚力“育”和“引”,長治一方面引導本地煤焦企業將資金投入轉型項目,另一方面圍繞建鏈、延鏈、補鏈、強鏈積極引進項目,發展壯大新興產業集群。把半導體光電產業“做精”,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以高科華燁電子集團和山西中科潞安紫外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為龍頭,讓這裡形成了集藍寶石襯底、外延、芯片、封裝、照明、顯示於一體的產業鏈。前者正在為年內躋身RGB封裝全國第一、LED顯示屏全國第二而發力,后者在與中科院專家團隊合作、建成全球首條大功率量產化深紫外LED芯片生產線的基礎上,又引進華微紫外半導體封裝及應用等8個深紫外LED產業項目,實現“引進一名人才、帶來一個團隊、落地一個項目、培育一個產業”。

城市北端,山西省光伏電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博士工作站在長治的光伏智創谷,這家專業從事太陽能核心產品研發制造的高新技術企業,早已成長為全國知名的太陽能電池和組件產品的供應商,其電池片出貨量位居全球第四。同樣在“合作一個機構、支撐一個企業、帶動一個產業”模式下,長治市高新區以4個園區構建出光伏光電、電子信息、生物醫藥三大主導產業。

幾天前,長治再次就龍芯生態召開專門會議。會上,龍芯中科與騰訊雲就共建工業雲平台舉行了簽約儀式。從年初龍芯信創產業園落戶長治開始,以龍芯CPU為核心,這裡先后引入聯想開天、神州數碼、卓怡恆通、量子芯雲、中關村創客小鎮等10余家企業,形成從芯片、硬盤、主板生產到系統集成、整機制造的完整信創產業鏈,正在助力長治加速構建信創產業生態體系,打造全領域、全替代的自主可控信創產業策源地。

“匯聚一個海洋,就會有鯊魚長成。”長治用一流的創新生態為轉型升級蓄能賦勢,出台《長治市創新生態建設30條》《長治市柔性引才支持獎勵辦法(試行)》,設立1億元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和人才專項資金、10億元科技創新發展子基金,全市成立新型研發機構98家、院士博士工作站35個、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家、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2家。德益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李靈宏博士說:“我們看到了這片熱土的創新活力。”

發展領先的城市一定是政通人和的,一定是開放包容的。把“放管服效”改革作為主抓手,長治在全省率先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將23個部門的320項行政審批及關聯事項統一劃入市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集中辦理,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行政審批事項全程網辦率達到80%。加快推進“証照分離”改革全覆蓋,打造高效便捷、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一條條道路通達人心,無邊綠意直抵心靈,宜業宜居魅力四射,產城融合活力無限。

間距小於1mm的P0.8334K高清產品,正把LED的顯示效果推到極致﹔全省最大的注塑企業,正把一級供應商的資質,延伸到國際品牌﹔國際一流的生物制藥基地,正向納米靶向長效抗腫瘤藥物和多肽類抗HIV藥物發力﹔還有科大訊飛的人工智能、海德利森的氫能裝備、澳瑞特的健身器材……蹚新路的征程中,長治步履堅實。並不炎熱的現在,我們能感受到這座老工業城市轉型的激情與火熱。長治市委書記楊勤榮說:“長治市積極探索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路徑,加速構建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現代產業體系,扎實推進高質量轉型發展,全市經濟發展呈現出強勁態勢。目前,光電、醫藥等產業挺進全國同行業前列,眾多企業躋身全國同行業前列,特別是省級以上開發區數量位居全省之首,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178家。”(記者李家鳴)

(責編:桑莉媛、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