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泉礦區政法系統“小事”實辦 彰顯為民溫情

2021年06月16日21:59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救急解難、貼心幫扶、化解糾紛、法律援助、公益保護、執行提速……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開展以來,陽泉礦區各級政法機關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引導廣大政法干警強化公仆意識、堅守為民情懷,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截至目前,已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309件。

“救急”——傾力為民服務

近日,礦區公安分局蔡窪派出所民警接到一位市民求助,稱其父親身份証不慎丟失無法辦理出院手續,而其父親當時正在陽煤總醫院住院,由於身體原因不能到派出所辦理身份証。得知群眾困難后,蔡窪派出所戶籍民警和照相人員隨即前往陽煤總醫院為其父親拍攝身份証照片,並及時辦理好了身份証。

“謝謝警察同志,幫我們解決了燃眉之急。”市民一家送上真誠的謝意。

事實上,傾力為民服務的事情在礦區公安分局層出不窮。前不久,紅嶺灣派出所值班民警接到求助電話稱,有一位老人迷路了,無法回家。接警后,副所長帶領值班民警迅速趕到現場,並詳細詢問老人相關情況。隨后,民警第一時間與老人家屬取得聯系。由於老人家屬在外地無法回家,民警駕車將老人送回家並向其家屬報平安。

民之所需,行之所至。礦區公安分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理念,全面提高民警思想認識,密切警民關系,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用心用情用力為民解憂。

“解難”——公益保護有我

今年5月初,礦區檢察院在履行公益監督職責中發現,位於賽魚街道的沙坪32號樓、34號樓下堆放著大量生活垃圾,嚴重影響環境衛生。針對此問題,礦區檢察院通過走訪調查、拍照取証,向賽魚街道辦事處發出訴前檢察建議,督促其盡快整改。賽魚街道辦事處收到建議書后,協調升華三中心衛生隊迅速清理了積存垃圾。

通過建立“檢察官+網格員”“河湖長+檢察長”辦案機制,目前,礦區檢察院排查涉市容環境、河道治理公益組織線索8條,立案6件。同時,還開展了“公益訴訟辦案組員額檢察官進社區”活動,將黨史學習教育效果轉化為工作成果,轉化為服務群眾的能力。

“消愁”——法院執行給力

近日,礦區法院立案庭僅用一個上午的時間,通過訴前調解,成功為28名工人催討回工資一事在業內傳為美談。

事情的起因是,礦區法院接到了某餐飲服務中心職工郝某等28人的訴狀:自2015年至今,該餐飲服務中心一直以經營困難為由拖欠職工工資,請求法院支持職工索要勞動報酬。礦區法院立案庭在了解事情經過之后,立即開辟綠色通道,快速受理該起群體性糾紛,並積極聯系被告,送達相關法律文書,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地做調解工作,最終被告負責人趙某同意支付28人的勞動報酬,雙方就地達成調解協議。

農民工欠薪問題事關廣大農民工的切身利益,礦區人民法院堅持為涉農民工工資案件開通綠色通道,實行快立、快審、快執,縮短辦案周期,切實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

敢於接“最燙手的山芋”,敢於向最難處攻堅,在最痛處發力,礦區法院實實在在為群眾排憂解難,切實把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依法守護百姓美好生活的重要標尺。

“聚盼”——法律援助惠民

民有所盼,我有所辦。礦區司法局努力踐行司法為民,運用好各類平台,讓法律服務便民更惠民。通過啟動“陽泉市掌上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將“互聯網+”技術積極應用到公共法律服務領域,深化“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以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6個街道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56個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及“12348”公共法律服務平台為依托,組織實施好“免費法律咨詢和特殊群體法律援助惠民工程”,目前已受理各類法律援助案件73件,辦理認罪認罰案件47件,接待各類法律咨詢818余人次,極大地提升了司法行政工作的群眾滿意度。

質勝於華,行勝於言。在組織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礦區政法系統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正在以推出一個個叫得響、立得住、群眾認可的措施,以辦好一件件接地氣、有溫度、群眾滿意的民生實事來兌現對人民的庄嚴承諾。   (李素梅)

(責編:李夢文、張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