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人的村庄,300人是畫家

——浙江余東農民畫進京跨年

2020年01月14日16:53  來源:中國文化報
 

生態新村(農民畫) 鄭利民

在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的余東村,有一群農民畫家,一手拿著鋤頭種庄稼,一手拿著畫筆“種”文化,他們以家鄉的山水、農村的生活為創作對象,種出了人文昌瑞的繪畫之鄉,種出了崇德向善的文明鄉風,也使農民畫成為這裡最重要的一個文化符號。他們筆下的農民畫充滿鄉土味、鄉親味、鄉愁味。

日前,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館、浙江省美術家協會、浙江省文化館、中共衢州市委宣傳部、中共衢州市柯城區委、衢州市柯城區人民政府主辦的“種文化——浙江衢州柯城余東農民畫進京展”在京開幕,余東農民畫家們滿懷喜悅之情,帶著他們精心創作的100件農民畫作品和9種25款文創衍生產品進京跨年。

古人雲:“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余東村位於衢州市區以西16公裡,坐落在常山港支流大俱源溪邊,千裡崗余脈羅漢山下,清澈的溪水自北而南,終年潺潺流淌﹔郁郁蔥蔥的羅漢山四季花開,逶迤西去,村裡傳統的皮影、竹編、剪紙、絲綢、木刻等民間藝術、民間傳說源遠流長。這樣一個依山傍水、民風淳朴、人文璀璨的村庄,孕育了這一帶民眾的愛美、崇美、畫美之心,催生了學畫、愛畫、尚畫的民俗風尚。

自上世紀70年代3名縣文化館干部下鄉組織繪畫培訓開始,余東的農民兄弟就與繪畫結下了不解之緣。幾十年來,余東村的村民們白天扛鋤頭、晚上拿筆頭,把門板當畫板,以臥室當創作室,不斷借鑒剪紙、刺繡、皮影、木刻等多種民間藝術的創作技巧,數十年如一日堅持創作,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散發著濃厚的鄉土氣息。據介紹,目前800人的村庄,300余人是農民畫家,男女老少皆有。

此次展覽分為三大板塊:恭王府博物館嘉樂堂主殿展出了歷年獲獎作品及近年優秀作品﹔東偏殿以“種文化、樹新風”為主題,展示2019年余東村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豐收畫面﹔西殿“五水共治,綠水青山”主題,展現鄉村新風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在展廳裡可以看到,這些展出的作品大多取材於農村的景色或村民的生活片段,展示出浙西鄉村特有的風土人情,洋溢著鄉裡鄉親淳朴、善良、奔放的感情色彩,抒發了浙西農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與追求,體現出“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的新變化、新成就。浙江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池沙鴻介紹,余東村骨干畫友以中老年為多,所以畫作中現實題材居多。“城鎮的高樓、滿街的汽車、寬闊的大橋、廣場的群舞、家鄉真實自然的風景、農村豐富多彩的生活,這些都是他們喜歡描繪的。生於斯樂於斯繪於斯美於斯,直接抒發胸中情愫,不抄襲,不矯情,他們心中特別踏實。”

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徐裡曾經到余東村參觀,並現場指導農民畫創作。他表示:“余東農民畫與其他農民畫鄉不同,它完全是自發的,余東農民真的是白天背鋤頭下地,晚上拿筆頭畫畫,是實實在在的農民畫家,他們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用飽含熱情的畫筆、用超凡的想象力,描繪他們的日常生活,謳歌新農村建設和美好生活。”

中華文明植根於農耕文化,鄉村是中華文明的基本載體。看到余東農民畫畫的激情,當地政府因勢利導,統籌規劃,把鄉村文化建設擺上重要日程。在政府的幫助下,隨著隊伍的壯大和作品藝術水平的提高,余東農民畫家不僅舉辦了畫展,甚至帶著作品走出了國門,更通過文化脫貧,提高了生活質量,豐富了精神生活。

“我們余東農民畫主要以鄉村生活為創作題材,特別契合現在的美麗鄉村建設,也深受農村百姓的喜愛,所以有很多村請我們去畫牆畫。”農民畫家鄭根良告訴記者,如今余東農民畫已形成了品牌,他現在一年有近一半的時間出去畫牆畫,日均500元薪酬,收入頗豐。在鄭根良看來,一天要站八九個小時的牆繪工作雖然辛苦,但比起在地裡面朝黃土背朝天,已是輕鬆不少。更重要的,繪畫不僅改變了他的物質生活,也豐富和提升了他的精神面貌。他說,原本隻能在家與田地為伴,現在因為工作原因可以經常外出,讓外界了解余東農民畫的同時,也開闊了自己的見識。

據衢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錢偉剛介紹,余東農民常年以畫滋潤生活、以畫陶冶情操,品德更加高尚,家庭更加和睦,民風更加淳朴,該村已經連續15年無人上訪。此外,余東農民也“種”出了一條自己的致富道路。他們組建了余東農民畫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開發出以農民畫為特色的裝飾畫、絲巾、雨傘、手提包、小屏風等40多個品種的衍生產品,鄉伴余東理想村、中國·余東鄉村美術館、大師工作坊、畫家主題精品民宿等項目也相繼開工建設。現在,余東農民畫年產值已超1000萬元,村集體純收入達70余萬元,可以說余東農民既富了腦袋,又富了口袋。

藝術美麗鄉村,文化助力經濟,近半個世紀以來的余東農民畫發展歷程可謂“文化脫貧助力鄉村振興”的一次生動實踐。農民從種庄稼收益,到用藝術品創收,實現了人生的角色轉換和美麗的蝶變,他們把文化種在土地上,種在生活中,同時也種在自己的夢想裡。(記者 施曉琴)

 

(責編:麻潞、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