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呈現四大特點 深化實化六項機制
省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 姜四清
截至目前,2020年全省投資項目7181個,總投資37879億元,年度計劃投資8151億元,佔全年投資任務的116.3%。其中新建項目投資3655億元,佔比44.8%,續建項目投資4496億元,佔比55.2%。產業項目(含科技創新,不含房地產)投資3595億元,基礎設施項目投資2289億元,社會民生項目投資2267億元。
與去年相比,呈現四個特點:一是大項目數量增多,總投資億元以上項目4023個,佔比56%,提高12個百分點。二是產業項目佔比提高,產業投資佔全部投資的44.1%,提高3.3個百分點。三是項目開工提速,3818個新建項目中,計劃一季度開工項目佔比34.4%,提高18.1個百分點。四是市域支撐增強,11市年度投資均超過增長7%的目標。7個市年度投資超過600億元。
但仍存在項目總量緊平衡、項目前期手續不完善、開發區產業項目不足、項目投資強度偏低等問題。
下一步,要深化實化六項常態化機制,凝聚“項目為王”工作合力。抓緊出台《轉型項目建設年(2020)行動方案》。強化並聯審批,完善窗口流程,加速手續辦理。強化職能部門責任,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抓項目責任制。強化項目化管理,將年度目標落到項目上,項目落到單位上,落到責任人上。強化協調調度,加快項目開工落地,提高投資強度。強化三級聯動,合力解決項目建設堵點。強化監督考核,正向激勵與嚴格問責並重,年底對項目建設貢獻突出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獎勵。
同時加快前期手續辦理,確保項目及早開工。爭取未完成手續辦理的新建項目一季度辦結40%,上半年辦結80%。深化拓展承諾制改革,將開發區核准類工業項目納入承諾制范圍,推動供地前14項政府靠前服務全面落地,加快熟地出讓。扎實開展專項行動,壓茬推進年度任務﹔按月排名通報,強化精准調度分析﹔加大資金支持,緩解項目融資難題﹔聚焦需求外溢,加強項目謀劃包裝。
聚焦“四個抓手”突出“四個舉措”
省工信廳黨組書記、廳長 李晉平
按照“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2020年,制造業領域重點實施“百千工程”:省級層面,推進雙百工業轉型升級重點項目(100個新興制造業項目和100個傳統制造業技改項目)﹔市級層面,推進千項工業轉型升級項目。能源工業領域重點推進292個重大項目。
省級雙百項目情況中,重點推進牽引性強、戰略意義重大的新興制造業項目100個。總投資1642億元,2020年計劃投資442億元。從項目分類看,新開工項目25個,投資(835億元)佔比51%。10億元以上項目41個,投資(1389.7億元)佔比84.6%。技改項目38個,投資(314.2億元)佔比19.1%。從區域分布看,項目數排前三的是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21)、長治(15)、大同(12)﹔投資額排前三的是大同(427億元)、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413億元)、晉城(274億元)。從建設進度看,2020-2023年預計投產項目分別為43、34、18、5個。
重點推進產業基礎好、示范意義強的傳統制造業技術改造項目100個。總投資1068億元,2020年計劃投資397億元。從行業領域看,聚焦冶金、焦化等傳統產業技改升級,其中焦化產業減量置換升級項目24個,投資(515.2億元)佔比48.2%。從項目屬性看,產能減量置換、環保提標改造、資源綜合利用等項目39個,投資(662.2億元)佔比62%。
市級千項項目情況中,市級層面推進工業轉型升級項目1386個,總投資6634億元,2020年計劃投資1942億元。從項目分類看,新開工項目574個,投資(3657億元)佔比55.1%﹔新興項目935個,投資(4661億元)佔比70.3%。從區域分布看,項目數排前三的是長治(172個)、大同(160個)、運城(146個)﹔投資額排前三的是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1430億元)、晉中(789億元)、長治(666億元)。
在工作中聚焦“四個抓手”。一是聚焦創新生態與產業集群協同發展,提高項目含金量、含新量。二是聚焦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三化”牽引,提高項目新增量和含金量。三是聚焦產業集群培育精准招商,提高項目新增量。四是聚焦新動能專項資金(技改資金)拉動項目建設,提高項目新增量。
突出“四個舉措”,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和達標達產達效。一是加強項目監測調度,推動項目早日投產達效。二是深入開展項目幫扶,加快項目建設投產進度。三是搭建銀企合作平台,推動重大項目落地建設。四是開展創新項目產品推介,推動新建項目盡快達產達效。
打造項目承載平台 推動開發區提質升級
省商務廳黨組書記、廳長 王宏晉
打造項目承載大平台,推動開發區提質升級。2020年,進一步發揮轉型綜改示范區的引領作用,強化開發區作為轉型發展主戰場的定位,緊緊圍繞打造產業集群,大力推進轉型項目建設。轉型綜改示范區(太原區)至少新建10個投資額20億元以上、10個投資額10億元以上的產業項目﹔其他國家級工業類開發區至少新建5個投資額10億元以上的產業項目﹔省級市管工業類開發區至少新建6個投資額5億元以上的產業項目﹔縣管工業類開發區至少新建3個投資額2億元以上的產業項目,使開發區真正成為高質量轉型發展的主引擎。
2020年,全省64個工業類開發區擬新建、續建投資額1億元以上的產業轉型項目652個,其中新建項目347個,續建項目305個,總投資7025億元,年計劃投資1113億元。從產業類型看,先進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項目452個,總投資5469億元,佔比分別為70%和78%。
新的一年,將在“四個著力”上下功夫。一是著力壓實主體責任。由市政府和各開發區管委會及開發區所在的縣(市、區)政府簽訂目標責任狀,推動開發區和當地政府形成工作合力。充分發揮省市兩級開發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作用,協調解決項目落地建設中的突出問題。二是著力做實開發區招商。組織召開全省開發區招商引資現場交流推進會,復制推廣成功經驗。組織開發區對接京津冀、粵港澳、長三角等發達地區,精准開展點對點招商、專業化招商特別是以商招商、以才招商,推動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早日開工建設。三是著力優化開發區投資環境。推動省市兩級依法依規向開發區授權到位。深化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和“一窗通辦”“一網通辦”審批制度改革,推行全程領辦代辦機制。支持開發區標准化廠房、人才公寓、創新平台等項目建設。四是著力強化考核獎懲。在現有開發區中確定100個標志性項目,列入省重點跟蹤項目清單。對轉型項目建設目標任務實行清單管理、台賬推進、按月通報,按照工作實績在年度考核中給予加減分。
突出“七個抓好”確保固定資產投資增長
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 張金旺
示范區2020年圍繞培育電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醫藥及食品、新材料及加工等4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突出“七個抓好”,確保全年實現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以上,工業投資增長10%以上。
一是抓好“六最”營商環境升級。今年一季度,全面實現行政審批、企業開辦、投資項目承諾制、政策兌現、中介服務、大型儀器共享、辦公自動化、公車行等八類事項“一網通辦”,網上報件、網上受理、網上初審、網上核審、網上出証、網上資金支付等六個流程環節完全貫通,大數據智慧管理平台智慧政務、智慧工地、智慧應急、智慧執法、智慧環保完全在線運行,實現政府治理和服務企業投資環境的根本性改變。
二是抓好20個重點項目2月初簽約,盡快設計開工。其中:中煤科工智能制造基地項目,總投資50億元,打造我省首個智能化、集煤炭智能採掘勘探服務為一體的世界級綜合性生產研發基地。首期建設年產100套智慧礦山電液控制系統示范生產線。
三是抓好16個重點項目3月底簽約,盡快落地建設。其中:凱賽生物材料產業園項目,原材料項目總投資260億元,產業鏈配套項目總投資577億元,預計年產值1500億元以上,建設全球最大最先進的生物基新材料生產基地和創新中心,力爭成為我省產業轉型的一張名片。
四是抓好3個已開工、准備開工重大項目重大事項的解決。
五是抓好已開建項目的服務。
六是抓好瀟河會議、藝術、會展、金融、商務“五大中心”前期工作。
七是抓好5個數字化平台建設。
發力四個方面 著手三個“狠抓”
省政協副主席、太原市委副書記、市長 李曉波
太原市全年計劃建設項目543項,總投資7200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45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增長8%。
今年將從4個方面發力:一是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方面:推動中車太原公司年產500台大養機械和年產200台城軌車輛造修項目上半年投產,實現產值60億元以上。投資50億元江鈴重汽氫能源重卡、中卡年內投產,帶動配套零部件企業實現產值150億元。新材料產業方面:推動投資50億元中電科電子信息產業園一中心三基地建設,碳化硅材料項目2月2日投產。投資10億元太鋼高端碳纖維1800噸級三期項目年內完成設備安裝。信息技術產業方面:長城年產200萬台整機智能制造基地上半年竣工,中科曙光年產20萬台整機項目年內完工。二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太鋼高端冷軋取向硅鋼項目年內完成設備安裝,棒線材生產線升級改造項目年內投產,年產70萬噸中厚板改造項目6月開工。三是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總投資200億元的遠大購物、雙塔商業中心、蘇寧廣場等城市綜合體項目建設,提升城市消費能級和生活品質。四是加快基礎設施和民生項目建設。推進太原-綏德客運專線和鐵路第三客運站前期工作,加快西北二環高速建設進度,服務保障好武宿機場三期改擴建項目。
從三個“狠抓”著手:一是狠抓項目協調推進。深入貫徹轉型為綱、項目為王理念,加快綜改示范區等開發區建設。嚴格落實市級領導包聯重點項目責任制,強化統籌調度。二是狠抓項目審批提效。按照“三對”“六最”要求,完善一枚印章管審批,深化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提供高效便捷的審批服務。三是狠抓項目要素保障。繼續用好用足10億元轉型資金、10億元科技創新資金和10億元人才專項資金。
圍繞四大領域 謀劃轉型項目
大同市委副書記、市長 武宏文
大同將重點圍繞四大領域,突出謀劃有利推動轉型的重大項目。
突出創新生態培育,謀劃推進大同國際能源革命科技創新園、啟迪大同新能源創新中心、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大同分所、碳經濟研究院、太赫茲研究院、華為人工智能創新中心等十大創新平台建設項目。
突出工業高質量發展,謀劃推進先進制造、數字經濟、通用航空、新材料、生物醫藥、現代紡織六大產業,大力實施英國GW國際鑄造試制、中車集團電傳動礦用車、環首都-太行山能源信息技術產業基地、京東(大同)數字經濟產業園、比利時德默透航空發動機、北航無人機、石墨烯粉體制造、半導體芯片材料、玄武岩纖維新材料、全產業鏈抗菌素生產基地、羊毛羊絨產業基地等項目。
突出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謀劃推進礦山智能化改造、煤炭高效清潔利用、氫能、儲能、氫燃料電池、節能示范六大產業,大力實施同忻煤礦智能化改造、中海油煤制天然氣、氫都新能源產業城、中車集團氫燃料電池動力機車等項目。
突出產業深度融合,謀劃推進文化旅游、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等三大特色優勢產業,大力實施“天下大同”影視基地建設、古城保護和業態提升、新城“吾悅廣場”、華夏奧特萊斯、東小城綜合體、恆山國家森林公園、長城1號國家文化公園等綜合康養項目。
2020年項目建設情況中,大同市固定資產投資計劃完成655億元,增速8%。目前全市固定資產投資項目588個,總投資2650億元,累計完成投資507億元,年度計劃投資709億元。全年計劃新開工336個項目中,億元以上重大項目155個,總投資1091億元,年度計劃投資292億元。
聚焦四個方面 緊抓四項落實
運城市委書記 丁小強
2020年,運城市謀劃和實施項目1079個,總投資5410億元。其中,產業類項目411個,總投資2639億元﹔基礎設施項目322個項目,總投資1807億元﹔社會民生項目346個,總投資963億元。
一是聚焦產業高質量發展,制定了“三大基地”專項規劃、文化旅游專項規劃、能源革命實施方案、數字經濟實施方案,重點謀劃了191個具有牽引性、帶動性的大項目,總投資1459億元。新型工業領域,圍繞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基地建設,以大運汽車產業園建設為主體,用地3000畝,涵蓋純電動輕型客車與多用途乘用車二期、車橋、缸蓋、模組等15個產業鏈配套項目,總投資82億元。
二是聚焦生態文明建設,圍繞黃河、汾河、涑水河等重要河流水體治理和水土保持、國土綠化等方面,謀劃了76個項目,總投資232億元。
三是聚焦基礎設施建設,謀劃了運三客運專線、侯馬-河津-韓城城際鐵路、陽運高速、平陸王官黃河大橋、運城機場飛行區擴建等21個重大項目,總投資975億元。
四是聚焦民生改善,圍繞教育、醫療、康養、體育、城中村棚戶區及老舊小區改造等領域,謀劃了81個重點項目,總投資454億元。
緊抓四項落實。一是黨政同責抓落實。市縣兩級黨政班子將抓項目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中之重,一把手親自抓,帶頭招商引資、帶頭包聯推進項目等。二是健全機制抓落實。貫徹落實項目建設常態化工作機制,建立健全“五個一”推進機制,即:一季一簽約、一季一開工、一季一觀摩、一季一考核、一季一通報。三是優化環境抓落實。全力推動“放管服效”改革,深化“一枚印章管審批”,持續推動入企服務,將重點項目問題納入“13710”平台。四是強化考核抓落實。全面推動“項目為王”理念落實落地,健全抓項目考核機制,研究出台《運城市項目建設綜合考核辦法》等配套政策。
明確“項目突破年”推進重點產業項目
陽泉市委書記 關建勛
陽泉市項目總體安排和目標是,2020年全市計劃實施項目322個,總投資1295億元,億元以上項目193個。
今年計劃引進項目總投資達550億元以上,項目當年開工率達到50%以上,重點推進擬落地招商項目30個,總投資128億元。
重點產業類項目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重點謀劃雲計算、大數據中心集群和人工智能、物聯網、5G產業集群。今年計劃實施項目14個,總投資34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0億元。重點推進百度雲計算中心二期、雲谷科技產業園和智能網聯重載貨車車路協同項目。
新材料產業重點謀劃氣凝膠產業集群和特種石墨、碳基材料及非金屬材料產業集群。今年計劃實施項目14個,總投資55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9億元,重點推進陽中新材氣凝膠及上下游配套項目,深圳貝特瑞3萬噸負極材料、15萬克拉煤層氣制備金剛石項目等。
新能源產業重點謀劃光伏發電、煤層氣發電、風電等產業集群,積極謀劃布局儲能、氫能產業集群。今年計劃實施項目11個,總投資64億元,年度計劃投資22億元,重點實施9個風電項目。儲能類項目重點推進總投資6億元的飛輪儲能項目。
現代服務業重點謀劃陽泉國際陸港、平定智能物流園等一批現代物流產業集群和以娘子關、藏山為龍頭,以鄉村旅游為重點的文化旅游產業,以及以萬達、奧特萊斯為重點的大型商業綜合體。現代物流業重點推進國際陸港保稅中心、名邦智慧物流等8個項目。文化旅游產業重點推進娘子關、冠山小鎮等24個項目。
一圍繞兩推進三突破 抓好五項重點工程
省政府駐天津辦事處黨組書記、主任、山西省環渤海招商局局長魏成生
省環渤海招商局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一圍繞兩推進三突破。一圍繞,就是圍繞省招商引資領導小組下達的考核指標,統籌謀劃、合理布局全年工作。兩推進,就是推進局機關規范化、制度化建設,推進目標考核激勵機制。三突破,就是在招商引資質量上數量上有突破,在交流合作深度和廣度上有突破,在推進省政府與京津冀、環渤海區域項下協議落實上有突破。
具體抓好五項重點工程。一是隊伍建設工程。通過聘任、遴選等方式擇優配齊配強中層干部,加強干部隊伍建設結合等。二是能力提升工程。通過以會代訓等方式,不斷提高全局人員招商引資業務水平、實操能力和專業素養。三是全員抓招商工程。樹立全局一盤棋的工作理念,全員上手抓招商促交流,將省裡下達的目標任務,細化分解到各內設機構,合理設定考核權重。四是“三圈”聯動工程。用好去年底召開的在津晉商晉才助力家鄉發展座談會成果,積極聯絡在京津冀(環渤海)地區的“山西商會、行業協會、校友會”,廣泛動員他們組織所聯系服務的優質企業家到山西考察走訪。五是省政府項下協議推動工程。對近年來以省府名義在本區域內簽署的各類協議來一次大起底、大梳理。成立由局長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實現每個協議由一名分管領導、一名內設部門負責人和一名聯絡員專門精准跟進的工作機制,確保任務到人、責任到人、服務到人。做好兩個主動拜訪。
找准“撬動點”當好“娘家人”
省政府駐上海辦事處黨組書記、主任、山西省長三角招商局局長 韓俠
2019年,長三角招商局圓滿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可概括為“三多兩好一大”。
對接任務多。全年累計接待省內來長三角學習考察、宣傳推介等各類招商活動54批次400余人。走訪考察多。全年先后深入長三角地區開發區、科研院所、知名企業、專業招商代理機構等考察調研共計140余次。舉辦活動多。
服務質量好。全年重點完成了南昌中部博覽會、廈洽會、第二屆中國進口博覽會三個大型會議的服務保障等工作。推介效果好。全年共介紹引進投資誠邁人工智能、原能生物干細胞等55個項目等。
支持商會力度大。先后支持指導上海市山西商會、運城商會、呂梁商會、昆山市山西商會等商會成立。
2020年,將在招商引資方面重點抓好以下三項工作:
一是積極對接。加強對長三角地區相關單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專業機構及專家學者的拜訪力度,加快區域內重點企業的走訪對接。
二是找准“撬動點”。充分發揮商會在招商引資、招才引智中“以商招商”的撬動作用。年內計劃組織5場上海浙江企業家、上海山東企業家走山西活動,爭取在宣傳山西、推介山西中,成功對接10個有影響的好項目、大項目。
三是當好“娘家人”。幫助指導上海市大同、臨汾、晉中等商會加快籌建挂牌。推動長三角山西商會聯盟和長江經濟帶山西商會聯盟進一步深度合作、抱團發展,回饋家鄉、反哺家鄉。
“雙百計劃”有效推進 項目對接取得實效
省政府駐廣州辦事處黨組書記、主任、山西省珠三角招商局局長劉亞林
2019年,珠三角招商局堅持以招商引資為中心,持續推進招商引資“四大行動”,實施招商項目及招商合作兩個“雙百計劃”。
招商合作持續深入。與政府、開發區及投資企業簽訂招商戰略合作協議57個。創立了泛珠三角地區16家山西商會聯席會議機制,召開了四次聯席會議,並舉辦了“晉粵金融與產業融合發展論壇”。
“雙百計劃”有效推進。招商合作“雙百計劃”已對105家重點商協會、108家企業的信息資料建立了檔案庫,招商項目“雙百計劃”,已篩選整理出可操作性較強的珠三角地區擬投資項目50個,山西招商重點項目100個。
項目對接取得實效。組織泛珠三角地區企業、行業協會分批赴7個市、綜改區進行考察對接,涉及企業53家(次)。全年共協助我省有關部門及各市縣簽約項目29個,簽約金額397億元,落地項目4個,落地資金28億元。招商局重點跟蹤推進的項目中,落地項目1個,投資額8億元﹔簽約項目2個,擬投資61億元。
2020年,珠三角招商局將狠抓項目對接落地。重點跟蹤推進南方電網綜合能源公司在各市14個綜合能源服務項目,預計投資20億元﹔恆大健康產業集團晉中文化旅游康養城項目,預計總投資1200億元,產業投資120億元。建立“五位一體”的招商項目保障體系。
新的一年裡,珠三角招商局將確保實現簽約項目16個以上,落地項目5個以上,投資總額不少於100億元。(記者杜鵑 整理)
山西路橋:黨建引領 建好“四好農村路”山西路橋建設集團黨委扎實開展“黨建質量提升年”,實施“六大工程”,立足“十四五”高質量、高速度、高效益發展的戰略基點,全面提高黨建質量和黨建引領發展水平,為打造“國內一流的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施工現代化企業集團”提供堅強政治保障。
常住人口3491萬 山西人口普查數據"出爐"山西省統計局向社會通報山西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數據顯示,山西省常住人口為34915616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下同)減少2.23%,年平均減少0.23%。山西省常住人口總量減少,主要受人口流動變化等因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