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關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會關系之一。勞動關系是否和諧,事關廣大職工和企業的切身利益,事關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近年來,我省各級工會圍繞加強企業民主管理、推進工資集體協商、提供法律援助等,從職工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努力創造了可供借鑒的經驗。
民主管理 職工心裡有本“明白賬”
在太原公交公司,每月的17日是雷打不動的聯審工資日。由工會主席帶領相關人員對職工工資一條一條進行審核,確定無誤后,工會主席簽字。等到23日這天,職工都會早早來到廠務公開欄前,查看當月的工資發放明細。有何獎勵、有何扣除一目了然,因為有工會主席的簽字,大家都很放心。
公交行業點多、面廣、線長、人員分散,太原公交公司採取職代會、廠務公開、“職工之家”建設等形式,以開展工資聯審制度為抓手,完善民主管理各項制度並確保制度落地落實,堅持車隊建在哪裡,廠務公開的作用就發揮到哪裡,使民主管理工作不斷完善和規范。
以職工為本,實施企業民主管理制度,推動和諧勞動關系。我省各級工會以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為主線,開展企業民主管理工作,加強職代會和廠務公開建制擴面、提質增效,讓職工“說得上話”,讓職工“說話管用”,擁有民主管理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實現了有事好商量、遇事多商量、有難題共同解決的局面。
去年3月份,運城市廠務公開領導組辦公室在該市集中開展廠務公開、職工(代表)大會建制專項行動,結合“工會組建月”活動,工會組織建在哪裡,廠務公開、職代會制度就注入在哪裡。陽泉市深化建制規范提質行動,創建企務公開民主管理標兵集體,使民主管理深入發展,讓員工有了盼頭,企業有了活力。
我省煤炭鋼鐵行業去產能任務重,時間緊,工作量大。在參與國資國企改革中,省總工會穩妥推進去產能、處置“僵尸企業”職工安置工作,以“一匯編兩清單”為載體,維護了分流安置職工的合法權益,體現了“娘家人”的用心,彰顯了“娘家人”的能力。
陽煤集團五林井礦實施關閉,去產能60萬噸,涉及在崗職工人數833人。在職工代表大會上,職工安置方案以無記名表決方式通過。最終,退休46人、內部退養及提前離崗52人、自主創業179人、崗位調劑及轉崗安置402人、協商解除勞動關系154人,833人全部得到合理分流。“民主管理讓雙方找到平衡點和利益共同點,勞動關系自然會和諧,和諧勞動關系進一步增強了企業內生動力。”企業負責人說。
集體協商 增強職工收入“話語權”
杏花村鎮是馳名中外的清香型白酒生產基地,除汾酒集團外,還有13家生產白酒的非公企業,共有職工3000余人。但是,企業間的勞動定額、工資報酬、勞保福利差別較大,對職工隊伍穩定和企業發展造成了很大影響。汾陽市杏花村鎮白酒行業工會聯合會針對問題開展集體協商,最終簽訂了“一合同三協議”,不僅規范了當地白酒行業職工的工作時間、工資福利,統一提高了釀酒、成裝等工種的計件工資,還把為農民工繳納醫療保險費、意外傷害保險費等全部納入協商范圍,讓廣大職工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去年年底,我省首家餐飲行業集體協商談判在晉城市舉行,談判最終達成一系列成果。如建議為職工發放工齡補貼,即工作滿一年的職工每月補貼30元、滿兩年的每月補貼60元、滿5年的每月補貼150元,5年封頂。此次集體協商的成果惠及了晉城市9萬余名餐飲業職工。
工資待遇漲不漲,獎金、假期怎麼算,企業主和職工代表坐下來一起協商。近年來,我省創新做法,積極探索工資集體協商工作,增強了職工的收入“話語權”,營造了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2019年,我省建會企業集體協商建制率為91.49%,始終動態保持在80%以上,其中規模或限額以上(百人以上)建會企業開展年度集體協商、簽訂工資專項集體合同保持在90%以上,行業(區域)集體合同覆蓋職工數達162.9萬。
太鋼不鏽作為太鋼集團最大的子公司,是我省最早開始推行平等協商、簽訂集體合同制度的企業,形成了適合太鋼實際的集體合同運行機制。企業堅持集體合同一年一修改,一年一簽訂,一年兩通報。每年年初在召開職工代表大會簽訂集體合同之前,工會職工方召開多層次的座談會,廣泛征求職工群眾的意見,然后行政和工會共同擬訂集體合同草案,集體合同草案在征求黨政工三方意見后,提交行政工會雙方平等協商會議,通過充分協商討論達成一致,在職代會上通過后正式簽訂。
為了在疫情防控和促進我省經濟發展中發揮好集體協商的作用,今年我省還將開展“集體合同和工資集體協商月”活動。在疫情防控階段圍繞工作方式、工作時間、工資待遇和困難企業用工等重要勞動關系問題與企業開展協商,採取靈活安排工作時間、靈活調整工作方式、協商受防疫措施影響的勞動合同與工資等形式,讓工資集體協商制度惠及職工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法律援助 職工依法維權有保障
4月25日,晉城市總工會聯合晉城市中級人民法院、晉城市人社局出台《關於開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審判銜接工作完善多元化解機制的實施意見》,在該市成立14個“職工法律維權工作站”,實施“職工勞動爭議糾紛免費法律維權”活動,120余名律師成為職工合法權益的維護者。疫情防控期間,晉城市總工會開設線上疫情防控法律咨詢專線,利用“互聯網+”模式推進法律維權服務,接受線上法律咨詢475人次,受理線下法律投訴10起。
我省在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中,加強工會勞動爭議預警、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工作和勞動爭議調解工作,有效預防和調處勞動爭議矛盾。目前,全省11個市總工會、108個縣級工會、622家鄉鎮街道工會和17171個工會所在企業建立了勞動爭議調解(指導)委員會,2019年受理勞動爭議4430起,調解成功率達79.1%。
工會是勞動關系矛盾的產物,工會組織的基本職責是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工會的維權工作,主要著力於勞動爭議的預防和調處,對於調處不成功進入仲裁、訴訟的,工會為職工提供法律援助服務。
交口縣將司法、勞動和法院三部門“對接”,縣總工會為需要維權的貨車司機提供信訪接待—法律援助—訴前調解—勞動仲裁或法院確認的一站式維權服務。同時,工會會留下相關資料,一旦有本地司機在外地權益受損,就可以與當地工會聯系,開展兩地工會聯動式、聯合式維權。“我們的服務和維權對象是路過交口地界的每一名司機,一旦他們的權益受到侵犯,工會都可以提供法律援助。”交口縣運輸公司工會主席劉萬奇介紹說。
我省鄉鎮以上工會設立法律援助專項資金,與律師事務所合作,建立職工法律援助機構,為困難職工和農民工提供法律援助服務。省總工會職工法律援助工作站與省城七個律師事務所合作,有志願律師45人,為困難職工和農民工提供法律援助。每年全省縣級以上工會法律援助機構平均為500件左右的勞動爭議案件提供法律援助,保障了職工的合法權益。(記者楊文俊)
山西路橋:黨建引領 建好“四好農村路”山西路橋建設集團黨委扎實開展“黨建質量提升年”,實施“六大工程”,立足“十四五”高質量、高速度、高效益發展的戰略基點,全面提高黨建質量和黨建引領發展水平,為打造“國內一流的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施工現代化企業集團”提供堅強政治保障。
常住人口3491萬 山西人口普查數據"出爐"山西省統計局向社會通報山西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數據顯示,山西省常住人口為34915616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下同)減少2.23%,年平均減少0.23%。山西省常住人口總量減少,主要受人口流動變化等因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