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武鄉:思政“小課堂”和家國“大課堂”同頻共振

2020年05月13日16:53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抗日戰爭時期,當時僅有14萬人的武鄉縣,9萬多人參加了各類抗日團體,1.46萬人參加了八路軍,譜寫了‘山山埋忠骨、嶺嶺皆豐碑’的壯闊史詩。”

“顧往昔,我們憶先烈﹔誦今朝,我們贊白衣﹔展未來,我們一定能把祖國建設地更美好。”

“面對未知與挑戰,是他們,毫不猶豫地披上戰袍奔赴一線﹔面對沒有硝煙的戰場,是他們,為你我驅散陰霾、點燃希望﹔面對嚴峻的疫情,是他們,用生命和行動詮釋了人生的價值!”

……

疫情防控期間,武鄉縣組織開展“筆中話真情”征文活動,緬懷革命先烈,感悟紅色文化,致敬抗疫英雄。全縣93所學校近2萬名中小學生通過學習戰“疫”英雄的感人事跡,重溫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用一篇篇飽含深情的文章凝聚向上力量,點亮信念之光。

小學生們參加學校組織開展的線上升旗儀式

“各位同學,今天我們學習了發生在太行山上的那段血色革命,了解到少年先鋒的含義。疫情發生以來,一個個‘逆行者’沖鋒在前,書寫著美麗動人的戰‘疫’故事,展現著無畏艱險的平凡力量。”城關小學一(2)中隊的輔導員陳雪梅老師給在家學習課程的小朋友上了一堂特殊的隊課。一年級的王炎奇在主題班會觀后感中寫道:“我要從小學先鋒、長大做先鋒,努力成長為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疫情之下,“雲端”之上,講紅色故事、讀紅色經典、唱紅色歌曲,一個個思政小課堂,在孩子們心間埋下一顆顆充滿希望、飽含力量的種子。

網上參觀八路軍太行紀念館,開展清明節緬懷英烈“雲”祭奠,紅色經典線上誦讀,強化心理健康宣傳教育,召開網絡主題班會……一系列“弘揚太行精神 愛國主義雲課堂”活動充分利用在線教學平台,為全縣中小學生滋養育人沃土、照亮前行道路。

4月25日,全縣2287名初三年級、職業中學畢業年級學生重返校園,迎來新學期“開學第一課”。

“在前線,從革命先烈到抗疫先鋒,他們一次次義無反顧地沖鋒陷陣,才有了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在后方,學校、老師和家長為我們安全有序上學辛勤付出。”武鄉四中初三75班學生崔子杰說,作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心懷感恩、努力學習,不辜負大家的期望,爭做國之棟梁。

“把課堂‘搬’出教室、搬進田間地頭,才能使思政課真正‘活’起來。”這是武鄉教育工作者們的共識。

充分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讓思政課成為有溫度、有深度、有力度的思政課,讓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進心中,武鄉縣舉措層出、實踐不斷。

將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八路軍零散烈士集中安葬墓園、八路軍文化園等紅色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全面開展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題的“入學第一課”“開學第一課”活動﹔圍繞“弘揚太行精神 傳承紅色基因”主題,編寫具有老區特色的紅色鄉土校本教材﹔繼續開展紅色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在節慶日、紀念日等時間節點,積極組織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開展紅色研學體驗活動,走訪革命老前輩,組建紅色宣傳隊深入鄉村、社區、廠礦,把紅色基因真正融入血脈……

停課不停學,思政不斷線。從“雲端”綻放到落地生根,武鄉縣將思政“小課堂”與家國“大課堂”同頻共振、同向同行。(王夢然)

(責編:張婷婷、常慧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