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縣裴家川口:黃河古渡煥生機

2020年05月28日10:58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九曲黃河譽神州,兩岸風光誓不休。嵐漪河畔金川口,引得故人到此游。”5月27日,走進位於興縣最西北端的裴家川口村,這個歷史悠久、古跡眾多的古渡口,如今村容整潔、產業興盛,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昔日古渡口 今朝已脫貧

裴家川口村是當年的黃河古渡口,這裡水陸相接,交通便利,人稱“水旱碼頭”。黃河到這裡水面一下豁然開朗,水勢平緩,是天然的優良碼頭。黃河於此鬧中取靜,水映山色,峽谷波濤,獨澤兩岸。明清時期,這裡店鋪林立、商賈雲集,一片繁榮。

村中老人裴兵則介紹說:“以前從包頭等地運來的糧食、藥材、小百貨,就是在裴家川口上岸,然后再運往興縣縣城等其他各地。裴家川口當年駐有晉綏煙廠、新發源商號,商業發達。”至今,裴家川口村內仍有當年的明清古院落9處,這些明清時期四合院木雕古字,磚刻風霜,窯洞配撒檐,充分展現出當年裴家川口的繁榮。

裴家川口古村歷史底蘊深厚,兵家文化內容豐富,是中原王朝抗拒塞北民族的戰略要地、黃河沿岸的古戰場之一。在裴家川口村北堡子梁上有一古城遺址名叫合河關,據出土的陶瓷碎片分析,這裡早在戰國時期,就有人類居住。在唐朝時期,為了保護北都太原的安危,便在黃河渡口上設立關隘。《資治通鑒》記載:唐開元九年並州長史“張說將步騎萬人出合河關掩擊叛羌,大破之”,即此。宋朝時又建有軍事城堡。古遺址掩映於棗林之間,朝暉夕陰,滄桑古朴﹔風卷塵揚,古芳蕭然,金戈鐵馬戍關衛邊之情油然而生。

興縣是紅色的土地,裴家川口自然也與這段紅色的歷史密不可分。在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裴家川口是晉綏邊區通往延安的交通要道,為新中國的解放事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八路軍120師的和平醫院二所、抗大分校就曾在這裡駐扎。賀龍元帥的叔叔曾經也在這裡戰斗和生活過。村內95歲的老人裴提提當年是村裡的民兵,當年曾為120師和平醫院二所抬過擔架。他回憶說:“當年和平醫院二所在裴家川口駐扎了大概三年,120師6團、9團、16團曾在我村駐扎戰斗過。在解放榆林、攻打高家堡等很多戰斗中,和平醫院幫助救治了很多傷員,有許多傷員就是我抬的擔架。”和平醫院二所駐地舊址為一座明清四合院,共有6孔窯洞,經過保護修繕,這裡必將成為青少年紅色愛國主義教育的良好基地。在裴家川口還有當年的晉綏軍河防工程遺址,這是山西境內保存最完好、設計最全面、建筑最精妙的河防工程遺址之一。河防工程遺址,是紅軍東征、時局再現的“活化石”。

盡管有著深厚的人文歷史、紅色文化底蘊,但裴家川口是一個純農業村,村民收入主要來源以務農為主,201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500元,屬於興縣貧困村。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裴家川口立足自身條件,利用傳統產業優勢,集中貧困人口大力發展養羊產業。

2017年,裴家川口投入產業發展資金33萬元,扶持貧困人口125戶325人,飼養基礎母羊650隻、公羊10隻,投入12萬元作為發展養羊產業的基本金,跟進養羊產業后續發展。貧困戶每人可購買基礎母羊2隻,每隻羊發給支持產業發展資金500元。61歲的貧困戶裴佔偉就是受益於該項扶貧政策而脫貧。2017年他在政府資助7、8隻小羊的基礎上,不斷擴大養殖規模,目前養羊數量已有60多隻。他高興地說:“去年我賣了30來隻羊,收入了4萬多元。今年還能賣30來隻。”

隨著裴家川口村對養羊產業的大力扶持以及紅棗、種植、外出勞務等經濟的發展,裴家川口村民收入穩步增長,2017年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000元,全村實現整村脫貧。2019年,裴家川口村民人均純收入更是達到8500元。

規劃美麗村 同步奔小康

隨著陸路交通的發展、黃河水運逐漸沒落,相當一段時間,裴家川口也失去了往日的榮光。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各級黨委政府對文旅產業發展的高度重視,裴家川口又憑借著粗獷淳美的黃河風光和滄桑厚重的人文歷史,吸引了不少游人慕名而來,帶動了當地群眾脫貧增收。2017年,裴家川口村將中斷多年的正月初十、十一古燈油會又恢復舉行,豐富多彩的扭秧歌、轉九曲、跑旱船、迎貢、面塑、燈官老爺等文娛活動,吸引了全國各地的裴氏族人和神木、保德等周邊游客前來參加、觀看。

裴家川口村委主任裴俊偉經營著一家“黃河人家”農家樂,靠著自己辛勤勞動和敏銳的市場意識,他的農家樂經營的紅紅火火,可提供餐飲接待100人、住宿服務30人,為村民們發展農家樂起了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如今,裴家川口村農家樂、自助燒烤、戶外野營場所等經濟性行業不斷升溫,農家住宿滿村開花,年接待游客達萬人。

村支書裴海寬介紹,裴家川口已經於2019年被興縣縣政府列為旅游扶貧示范村,是興縣美麗鄉村建設的重點村,旅游規劃已編制完成,今年就將開始實施。縣政府計劃投入2000萬元,重點建設合河關遺址修繕、黃河古渡口、晉綏軍河防工程遺址修繕、明清四合院修復、商業街、1個游客接待咨詢點、4處旅游廁所、1處停車場、1個沿黃旅游公路黃河驛站等公共基礎設施及9處鄉村明清四合院農家樂等旅游服務配套設施,實現鄉村旅游產業規模和效益進一步提升,帶動300余貧困人口從事旅游配套產業,帶動500余貧困人口人均增收1萬元。

根據建設規劃,裴家川口旅游示范村建設將改造提升資源蘊含力,加大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優先支持裴家川口村的旅游公路、旅游風景道、田間道路建設,加快提升合河關遺址、黃河古渡口、晉綏軍河防工程遺址、明清四合院、商業街旅游景區的通達能力,實現裴家川口村集中供水、集中污水處理。加快環境整治、改廚改廁和游客咨詢服務中心、停車場、農副產品商品店、裴家川口村醫務室、垃圾收集站、裴家川口旅游標牌標識等建設。建立並實施營運和管理維護體制,加快寬帶投入、無線覆蓋、電商入駐、提升公共服務能力,促進裴家川口村旅游食、住、行、娛、游、購六大要素的協調發展,努力將裴家川口打造為黃河岸邊特色鄉村休閑度假勝地。

裴海寬表示,相信隨著下一步沿黃旅游公路的建成和我村旅游扶貧示范村的建設,我們村的“造血功能”會極大提升,裴家川口一定會比以前更輝煌、更繁榮。(王濤)

(責編:麻潞、常慧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