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脫貧故事 晒幸福賬單】

產業扶貧讓俺家摘了窮帽子

2020年06月08日16:24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我叫張四平,今年56歲,是交口縣西交子峪岸坪村人,家裡有6口人,孩子們比較爭氣,一個個全部考上大學,但上學的學費卻成了難題,多虧了有國家助學貸款,孩子們才有學上,但平時日子總是緊巴巴的。家裡還有父母要贍養,外出打工很不方便,又沒有其他經濟來源,時間長了,心氣也慢慢被磨平了。

2014年的時候我被識別為貧困戶,那會就像被安上了一頂帽子一樣,渾身不自在,頭也抬不起來。每次提起“貧困戶”身份,我總是特別不好意思。

后來,村裡要搞食用菌,種香菇。“種吧,能賺錢的!”心裡一直想著不能給政府添麻煩,要盡快讓家裡富起來,早點摘掉帽子。可是吃都沒吃過,怎麼種?有一段時間,這樣自我懷疑的聲音一直充斥在我的耳邊,心裡也犯嘀咕。

后來村裡舉辦了培訓班,專門講解香菇種植技術,我也參加了培訓班,認真記筆記。我自己文化程度不高,不會寫的字就寫拼音,實在不認識的就干脆記個符號,回去再慢慢琢磨。

種香菇從建出菇棚開始,第一步啟動資金都不夠。但是通過村干部、幫扶責任人捐款和自己多方籌錢,菇棚總算建起來了。2016年,在幫扶責任人縣農業農村局張海峰的指導下,我家的香菇開種了。我也記不清麻煩過他多少次了,他總是一有空就來我家手把手指導,要不是他,我也不敢放手去干。第一次種香菇,我千小心萬小心,香菇涼不得熱不得,滅菌不徹底,接種接不好,都可能要壞事。

每天清晨不到五點,我就起床了,熱了熱昨晚蒸好的饅頭,就著咸菜吃完,早早去離家不遠的香菇棚看看。在菇棚忙活完后,我再去家裡的玉米地。盡管每天都很忙,但能守在家中的“一畝三分地”上,我覺得很幸福。就這樣在學中干,干中學,從備料到制棒、播種到發菌、養菌到轉色催蕾到出菇,直至第二年5月,菇棚總算迎來了收獲,那一年香菇收入2萬元,自己種的11畝玉米一共賣了1.5萬元。

回想過去,以前的農閑時節,總是召集一幫朋友,三個一群、五個一伙圍坐一起打扑克、搓麻將、嘮閑嗑……一到過年過節就發愁,現在不是在菇棚就是在玉米地,總是干的停不下來。這不,不到一年一合計,再建一個菇棚吧,收入還多點。果不其然,兩個菇棚養菇賺了3萬元左右,我們一家子別提多高興了。

玉米種植收入同樣可觀,在縣農業農村局專家的指導下,玉米地用上了旱作節水技術,他們還為我免費送來了地膜,一畝玉米能增收200元。后來,我妻子和兩個畢業的女兒都有了工作,我也在桃紅坡保險公司經過培訓實現了就業,全家工資性收入達到56000多元,收入有了保障,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最近,家裡還新添了一輛面包車,出門方便了很多,時不時還能去縣城逛逛,日子越過越紅火。

村裡的政策越來越好了,香菇產業也越來越完善,我臉上的笑容也多了。還是感謝黨的政策好,以后要跟著村裡的計劃走,加把勁兒賺更多的錢,抽空我還想出去多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讓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

(講述人:交口縣西交子峪岸坪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張四平 整理:郭俊宏)

(責編:張婷婷、常慧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