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進行時】讓“山西標准”成為“通用語言”(上)

2021年01月13日07:56  來源:山西日報
 

2018年,山西被確定為國家標准化綜合改革試點,是全國5個試點中唯一一個中西部省份。

自開展國家標准化綜合改革試點工作以來,我省連續4年將標准化改革列入山西重點改革任務清單。全省主導和參與制定了石墨烯、日化、納米技術等10項國際標准,虹膜識別設備、人臉圖像數據等149項國家標准,在全國率先發布《鄉村旅游示范村等級劃分與評價》《智能煤礦建設規范》《互聯網+公安政務服務》等631項地方標准,內容涵蓋農業、工業、服務業、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等領域,省級標准化技術委員會由5個增加至43個,增幅全國第一。

“山西的標准化綜合改革形成了山西的動力、山西的氛圍、山西的速度和山西的路徑。同時,還建立了包括安全生產、生態環保、文化旅游、政府服務等方面高質量轉型發展的8個標准體系,這些為山西高質量轉型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李志強表示。

中國標准化研究院副院長李愛仙則表示,山西是中西部地區唯一一個國家標准化綜合改革試點省份,在試點改革中的山西經驗、山西模式,可以復制推廣到中西部其他省份,來加速中西部地區的經濟崛起。

為山西轉型發展注入標准之能

“我們實驗室的溫度、濕度、風速都是可控的,模擬的是冬季從室外進入室內的一個升溫環境。我們想通過實驗研究來確定一下人從冷環境到舒適環境所能接受的最慢速度是多少,是3分鐘、5分鐘、10分鐘還是15分鐘,從而為空調產品的速熱程序設定提供相關依據。像電暖風浴霸的實驗以及2022年冬奧會運動員的服裝保暖性實驗都是在我們實驗室完成的。”中國標准化研究院熱環境實驗員栗瑋介紹說,這裡是中國標准化研究院的熱環境實驗室,現在正在進行的是空調速熱的實驗。如今,投放到市場上的空調如何能夠更好地滿足舒適的人體需求?評價的標准就在這裡。

中國標准化研究院是我國最早開展人類工效學標准化研究的機構,也是我國唯一的國家級標准化科研機構。該院創新性地增設用戶體驗標准,填補了國內對人體熱舒適體驗評價的空白,並在基礎通用、管理服務、資源環境等多個領域,主導和參與制定國家標准、行業標准近2000項,主持和參與制定國際標准59項。

2020年10月14日,中國標准化研究院轉型發展研究中心正式落戶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該研究中心將依托中國標准化研究院的人才信息、技術等資源優勢,聚焦山西傳統產業改造、戰略性新興產業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等,推動標准化戰略研究、重要標准創制、重點領域標准體系建設等工作,為山西實現從資源大省向科技強省、經濟強省的轉型發展注入標准之能。

李愛仙表示:“成立中標院轉型發展研究中心,是希望有效對接山西轉型升級的需要,高效、務實解決山西高質量轉型發展的需要。中標院作為國家級科研機構和智庫,也希望能主動融入地方社會經濟的發展,促進科技成果在地方的轉化應用和深度融合。我覺得這是一個雙贏、相互促進的深度合作。”

為山西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奠定基礎

國際標准是全球治理體系和經貿合作發展的重要技術基礎。2020年7月,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主導制定的國際標准《納米制造-關鍵控制特性-第6-13部分:石墨烯粉體-含氧官能團含量:Boehm滴定法》正式發布。這是我國在石墨烯領域主導制定的第一個國際標准,也是國際石墨烯領域發布的第三個標准。

“完美的石墨烯,是由單純的碳原子組成,但其在制備過程中,可能會產生一些含氧官能團。而這些含氧官能團的種類與含量,將會影響到石墨烯的性能,比如潤濕性、導電性、反應活性,從而影響到下游應用領域。Boehm滴定法,就是測定官能團的唯一方法。”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助理研究員黃顯虹介紹。

“這個標准是一個檢測方法的標准。准確可靠的測量結果可以提高石墨烯生產企業的質量控制和上下游之間的對標,對產業來說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葛廣路表示,我們國家來主導這項國際標准的話,那裡面的技術內容就會反映我們產業的實際情況,這樣我們在採用國際標准的時候,就不會付出高昂的成本。

葛廣路認為,在國際電工委員會納電子標委會IEC/TC113裡面,石墨烯的標准競爭還是很激烈的,這次我們能夠迅速地組織隊伍,開展大量的比對實驗,優化測試流程,體現了我們國家在納米科技領域,不光是基礎研究和論文發表走在了國際前列,在國際標准方面也是毫不遜色的。接下來我們還有一批提案會陸續進入投票的環節,這樣就會形成一個理化測試的標准體系,從而提高石墨烯行業的整體水平。

“制定石墨烯這個國際標准對山西而言是突破性的,抓住了標准這樣一個主導權、話語權,把握住了石墨烯領域未來產業發展的關鍵命脈,因此對助推山西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特別是石墨烯領域方面的發展,奠定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礎,起到了一個非常好的引領示范作用。”李志強說。

為中西部地區提供可復制推廣的經驗

縱觀德國制造業的百年路,標准化為德國保持競爭優勢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流水線生產的“工業2.0”時期和高度自動化生產的“工業3.0”時期,德國出台了大量的DIN,也就是德國標准化協會制定的標准,類似中國國家標准GB。這大大促進了工業產品批量化和高品質生產。

在德國,90%的標准設計都以國際通用為目的,隻有不到5%的標准,僅適用於德國市場。德國標准化協會已經推出的3萬多項標准中,每10個標准裡,就有9個成為歐盟標准,有2個成為國際標准,在所有國家標准機構中排名第一。

如今在德國,以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3D打印、人工智能等技術為核心的網絡生產“工業4.0”框架下,數字基礎設施的標准化,依然是核心之一。

“德國工業標准化體系有100多年的歷史,大約有3.5萬名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支持符合市場需求的標准化工作,以促進世界范圍內的貿易。每一個公民和每一個企業都可以參與到標准化的修訂和標准化申請中。”德國工商協會行業認証專家弗蘭克·卡伊弗介紹,標准化對於經濟與經濟增長非常重要,德國每年約有2000萬歐元用於標准化建設。標准化最直接的是給企業帶來利潤,每年都有增長,企業也能更好地完善行業統一標准。總之,他認為標准化無論在當今社會還是未來發展中都會起到積極作用。

借鑒德國經驗,山西將如何構建新型標准體系?

李愛仙認為,應該抓住先導時機,針對1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先制定標准,開展創制標准的標准化路徑研究,針對不同的新興產業,制定不同的標准化實施路徑。對於山西的一些優勢產業,比如說旱作農業、藥茶等等,應主動制定國家標准、行業標准乃至創制國際標准,把本地的優勢產業及時推向全國,推向全球。

“圍繞轉型發展蹚新路,一定要注重把標准化改革與山西高質量轉型發展緊密結合,減少一般性的標准制修訂,增加中高端標准的供給,特別是圍繞山西聚焦‘六新’定標准,聚焦1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通過深化標准化改革,形成山西經驗、山西模式,為中西部地區乃至全國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李志強建議。

(內容源自山西衛視“轉型進行時” 記者孟婷)

(責編:張婷婷、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