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歌舞劇院奏響“三部曲”

2021年01月26日11:16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大同市歌舞劇院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立足家鄉沃土發掘戲劇題材,反映當下火熱現實生活,近3年連續創作演出現實題材原創話劇《熱泉》《太陽照在南洋河上》《熱土》“三部曲”。“三部曲”來自人民,演人民,演給人民看,上接天線,下接地氣,閃耀時代精神,深受觀眾喜愛,激發了廣大干部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為當地脫貧攻堅、轉型發展注入了強大精神動力。

大同市歌舞劇院“三部曲”藝術實踐帶給我們三點啟示。

“三部曲”藝術實踐啟示我們,隻有切入生活,向生活最深處開掘,把生活中的感動和發現凝練成藝術,作品才能有筋骨、接地氣,有靈氣。

“十三五”期間,全國5575萬人擺脫了貧困,這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確確實實創造的一個人間奇跡。無論是村黨支部書記還是縣委書記,無論是市委書記還是省委書記,他們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帶領最廣大人民群眾甩掉貧困走向幸福。這一幕又一幕在中國大地上真真切切發生的生活場景,給了大同市歌舞劇院理直氣壯講述當地脫貧故事的雄心和底氣。

在大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同市歌舞劇院迅速敏銳地捕捉到這個題材,從十裡堡村這個偏僻的塞外小山村切入,聚焦一個村庄、幾戶人家、一位駐村第一書記、一個扶貧工作隊、一個曲折艱辛的扶貧故事,在徐徐打開的微觀故事裡,讓觀眾感受到國家的氣象、時代的發展。話劇《熱土》從劇本創作到搬上舞台僅僅用了兩個月。

話劇《熱土》生動講述了發生在大同火山群腳下的十裡堡村告別貧困的時代巨變,十裡堡村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姚冰清,縣委書記郭晉生和十裡堡村黨支部書記梁子等人飽含激情、齊心協力,克服重重困難帶領村民種植黃花,幫助村民克服觀念和利益的羈絆,不斷尋找產業脫貧之路,逐步將小黃花做成農民致富的大產業,持續增收致富實現鄉村振興,用黃花托起百姓富裕美好的新生活。

“就在大同火山群腳下,我們不僅看到了通過易地搬遷、黃花產業不斷走向幸福生活的一張張笑臉,更看到了為老百姓的笑臉而奮戰的共產黨員!把土地捂熱了,老百姓的心就熱了。”該劇導演、國家一級導演宮曉東這樣表達。

切口很小,主題宏大。話劇《熱土》站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高度反映脫貧攻堅,通過一個塞外偏僻鄉村亙古未有的歷史巨變,時代巨變,聚焦中國共產黨人如何把土地捂熱,如何把老百姓的日子捂暖,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使命帶領中國人民團結一致戰勝貧困、追求幸福這一宏大主題。

全劇藝術地切入生活,向生活最深處開掘,把生活中的感動和發現凝練成藝術,將這一宏大主題由許多微觀敘事依次打開:古都大同、塞外雲州這塊熱土迸發的時代精神,奮戰在脫貧攻堅戰線最前線、最基層,干著最細微、最基礎工作的基層扶貧干部,以及他們艱辛曲折、奮進犧牲的扶貧攻堅故事,鮮活生動,催人淚下。生活的熱度,現實的深度與厚度,為《熱土》這部現實題材的原創話劇構建了筋骨,注入了靈氣,產生了獨特的藝術魅力。

“三部曲”藝術實踐啟示我們,藝術來自人民,演人民,演給人民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是戲劇的靈魂,也是贏得觀眾的關鍵。

山西省大同市陽高縣曾流傳著一句口頭語:“有難事,找培斌。”這句話體現了鄉親們對一位普通鄉鎮司法干部的信任。大同市陽高縣龍泉鎮司法所所長李培斌因連續工作、勞累過度,突發心肌梗塞,猝然離世。中組部追授李培斌同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中宣部授予李培斌同志為“時代楷模”。

大同市歌舞劇院以李培斌同志先進事跡為題材,創作演出話劇《熱泉》,先后在山西、北京等地巡演,這部現實題材的話劇生動反映了基層黨員干部李培斌始終將黨的事業和人民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成為全國黨員干部生動鮮活的教材。

一部話劇能不能打動觀眾、有沒有“靈魂”,與作品是否從現實生活出發、是否真誠表達人民群眾的喜怒哀樂有很大關聯。

天鎮縣,位於大同市東北端,山多耕地少,自然條件差,脫貧缺乏支柱產業。經過近10年努力,天鎮縣以培訓農村婦女從事家政服務為突破口,向北京、天津等地輸出家政服務人員3萬余人次,每年帶回勞務收入2億余元,“天鎮保姆”成為響當當的勞務品牌,在北京、天津、太原勞務市場十分搶手。

大同市歌舞劇院創排的話劇《太陽照在南洋河上》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該劇表現了“天鎮保姆”馮念念一家充滿艱辛的進城路,自強不息的追夢路,他們用自己的勤勞、朴實、善良贏得尊重,擺脫了貧困,融入都市,藝術地呈現了鄉親們“國家政策好,抓住好機遇,扶貧先扶志,貧困當自強,心中有陽光,全民奔小康”的幸福生活。

“三部曲”全部來自人民,演人民,演給人民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是戲劇的靈魂,也是贏得觀眾的關鍵。話劇《熱泉》《太陽照在南洋河上》突破地域性,在北京、山西等地已演出200余場,深受城鄉觀眾喜愛。話劇《熱土》搬上舞台不到兩個月,演出30余場,近萬名干部群眾觀看了演出,好評如潮。

“三部曲”藝術實踐啟示我們,文藝創作不斷深入生活,創新藝術表達,主題特色鮮明,才能聚集人氣,提振士氣。

塞外黃花分外香,黃花代表我家鄉。

大同人民是勤勞的人民,大同民風是淳朴的民風,大同人的精神是堅忍歡樂的精神。大幕拉開,熱騰騰的生活氣息扑面而來,濃郁的鄉土氣息令人陶醉……

“三部曲”中,民歌的吟唱,嗩吶的嘶吼,鑼鼓镲與絲管弦交融,普通話與同普話疊加,昂揚與悲壯相融,匯成一曲脫貧攻堅奔小康,實現鄉村振興的豪邁交響。

土冷歌就冷,土熱歌就火。《櫻桃好吃樹難栽》《桃花紅來杏花白》《大紅公雞毛腿腿》《東山點燈西山明》……每一首經典山西民歌響起,都伴隨著農民致富,土地變暖的蛻變和震撼,伴隨著土地升騰的蓬勃生機……

“三部曲”在藝術手法上,更多使用工筆技法,聚焦人物內心情感,層層打開難題扣子,形成情節懸念和戲劇沖突。著力植根宏觀背景的微觀敘事,避免了瑣碎和狹隘,善於在事件推進中觸動情感,引發思考,產生共鳴。

“三部曲”藝術地呈現了新時代三個大同故事, 以及這塊古老而青春的熱土上,人民的生活氣象、精神風貌,用飽含真情的舞台藝術感染群眾、教育群眾、鼓舞群眾,以文藝作品助力脫貧、助力轉型,以文藝之火點燃群眾脫貧之志、轉型之志!

“三部曲”不是單純的、傳統的、現實主義的話劇,而是三部雜交的、創新的“表現主義”的話劇﹔是革命現實主義與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大同話劇,是展現黨的各級領導干部以民為本的大戲,也是由衷傾聽百姓感恩心聲的大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對文藝創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被群眾譽為塞外雲州紅色“文藝輕騎兵”的大同市歌舞劇院,把握時代脈搏,承擔時代使命,傾情聆聽和迅捷捕捉時代聲音,不斷用藝術創作和實踐回答著新時代文化文藝發展面臨的新任務、新課題。(作者:李曉芳  圖片由大同市歌舞劇院提供)

(責編:段思齊、張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