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關注】發力“四高” 確保“兩同步”

2020年01月17日07:21  來源:山西日報
 

政府工作報告中,圍繞省委提出的“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作出一系列安排和部署。在省兩會上,代表委員們對此高度關注,從不同切入點、結合點、著力點,發言討論,建言獻策。他們紛紛表示,將進一步把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省“兩會”精神轉化為抓學習的成效、抓轉型的辦法、抓落實的行動,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崛起、高標准保護、高品質生活上用非常之力、下恆久之功,確保到2020年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35年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靠一個個具體的項目來落實

“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靠一個個具體的項目來落實。項目,是資金、人才、技術和市場的載體。我建議山西著力打造一批好項目、大項目。”陸惠德委員說,“澳門的會展業已經形成非常成熟的模式,山西的會展企業可以借鑒與合作,共同打造一批具有山西特色的會展項目。”

近年來,山西打造出中國(太原)國際能源產業博覽會、中國(山西)特色農產品交易博覽會、山西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平遙國際電影展等重點展會,特別是去年成功舉辦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堯城(太原)國際通用航空飛行大會,全省會展行業邁上了新台階。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推動科技服務、人力資本服務、會展等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陸惠德委員認為,這是推動新興潛力產業發展壯大,加快培育新動能,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明智之舉。

忻州市通過引進一流研發團隊培育新產業,打造半導體產業鏈,建設半導體及新材料產業園,正在形成集聚效應。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推動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數字、節能環保、現代金融和現代物流等六個營業收入超千億元的新興產業提升競爭力,其中數字產業就包括忻州半導體產業園。

“發展半導體及新材料產業對於全省轉型發展具有戰略意義,忻州市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做好忻州半導體產業園。”李德剛代表說,“我們就是要優先配置資源,強化要素保障,著力在建鏈補鏈延鏈強鏈上下功夫,不斷推動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項目向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發展,為我省高質量轉型發展增添新動能。”

甘做高水平崛起、高標准保護的踐行者

1月8日,國家文化和旅游部發布《關於確定22家旅游景區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的公告》,太行山大峽谷八泉峽景區正式躋身國家5A級景區行列。這已經是我省第8家5A級景區。山西是文化旅游資源大省,去年以來,3條一號旅游公路首批建成路段啟用﹔3個縣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首批100個3A級鄉村旅游示范村評定﹔175家“三個人家”名單新鮮出爐……旅游業發展亮點紛呈。

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讓廣大游客在山西感受詩和遠方。盛佃清代表認為,“詩”就是文化,“遠方”就是旅游。人們常說“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如果山西能做到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那對於世界各地的游客而言,今后就應該是“山西那麼好,我想去看看!”

“實現高水平崛起,對山西文化旅游業來說,大有可為。”盛佃清代表說,文旅產業發展,一定要加強頂層設計,讓文化旅游產品的開發蘊含更多文化內涵、文化內容、文化元素,使旅游產品更具文化體驗感,使游客消費成為一種高層次的消費、有文化的消費,進而從整體上提高旅游的品質。針對不同的群體需要,打造一批綜合性的、富有特色的文化旅游項目,滿足游客觀光游、研學游、康養游、休閑度假游、商務會展游等不同需求。總的來說,山西文旅業對“四為四高兩同步”的貫徹落實,應該是深化文旅融合、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把文化旅游產業培育成戰略性支柱產業,建設富有特色和魅力的文化旅游強省,讓廣大游客在山西感受到詩和遠方。

去年7月份,陽泉市垃圾分類試點工作正式啟動。社區居民通過人臉識別或者微信掃碼的方式打開垃圾箱門后,可按紙類、金屬類、塑料類、紡織物類等,對可回收垃圾進行分類投放,經過智能回收機自動稱重系統,實時給居民回贈積分,居民再通過積分換取售貨機內的商品,就可以完成一次變廢為寶的過程。

“堅持高標准保護,就是要自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陽泉及時開啟垃圾分類試點,是真正趕上了新時尚。”李鶴代表說,資源有限,再利用無限,保護環境、保護家園是每一個企業和企業家的使命。他負責的山西天元綠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積極開展廢舊電器回收無害化處理業務,甘為綠色經濟的實踐者、低碳工業的示范者和生態文明的探索者。

創造高品質生活,就要強化服務意識,提升服務水平

“高品質生活首先一定要生活無憂、吃穿不愁、居有定所、環境優美。”李庭凱委員建議,一要加快脫貧攻堅步伐,讓所有的人都能“兩不愁三保障”﹔二要加大保障房與廉租房的保障供給,讓所有人尤其是年輕人居者有其屋﹔三要繼續加大環境治理力度,使天藍起來、水清起來﹔四是各級政府應拿出一定量的公共用地,修建群眾業余生活與運動鍛煉的場所,豐富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2019年,全省財政民生支出佔比保持在80%以上。突出抓好大學生等重點群體就業,“1331”工程深入實施,“136”興醫工程扎實推進。城鎮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月人均增加174元,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實現“十五連漲”。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准平均每人每月分別提高55元、57元。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強力推進。8件民生實事全部兌現。

“創造高品質生活,就是強化服務意識,提升服務水平,讓全省人民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不斷享受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賈龍斌委員說,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其中一項重點內容是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深化分級診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民醫保、藥品供應保障和綜合監管改革。建設中醫藥強省。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加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廣泛開展全民健身,建設“體育山西、健康山西、幸福山西”。這些都為醫務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他表示,將結合自己專業特點,致力於醫聯體的建設,讓基層民眾也能享受到高水平的醫療服務,在醫療水平上努力提高。

“兩同步”的宏偉目標振奮人心

“兩同步”是山西落實黨的十九大關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戰略安排的重要節點目標,對於鼓舞全省干部群眾干勁斗志,指引山西轉型發展事業走向新的勝利具有重要意義。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老鄉兜裡的錢多了、富裕了,我認為就離小康社會不遠了。”提到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趙士權委員倍感振奮。山西省有“小雜糧王國”之稱,優質土特產品品種豐富、潛力巨大。趙士權希望通過農村電商平台,不僅把農民的農產品賣出個好價錢,還能吸收農村的勞動力,給他們提供就業機會,讓老鄉的腰包鼓起來。

“5G時代的到來,為山西特色農產品展銷創造了機遇。”趙士權建議,創新農產品營銷模式,建立公共的農特產品牌,從品牌溯源、包裝、質量把控、物流、營銷等,進行全方位立體化改變。

“兩同步”擲地有聲,是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的庄嚴承諾,也是我省未來發展的宏偉目標。代表委員們在審議討論時一致認為,山西作為全國經濟發展水平相對靠后的省份,有決心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到2020年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35年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記者陳俊琦 鄧偉強)

(責編:麻潞、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