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行政化、辦公化、機關化

呂梁離石區:暢通“神經末梢” 打造“如家”社區 

2020年06月04日15:16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社區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裡”,也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神經末梢”。社區安,城市才能安,社會才能安。

呂梁撤地設市時間比較晚,作為市府所在地的離石區,城市社區建設發展相對滯后。據了解,2017年之前,離石區城市社區普遍存在無場所、無人員、無經費的“三無”現象,社區建設相對滯后。從2018年開始,該區抓住“三基建設”有利契機,補短板、強弱項、求突破,採取有力措施,推動18個城市社區場所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衍變。截至目前,全區27個城市社區,辦公活動場所面積全部達到500平米以上,其中5個達到1000平米以上,每個社區配備7到9名專職工作人員,社區經費也由每年8萬元增加到每年15萬元。

今年以來,針對社區場所實用性不強、黨建引領不夠等問題,離石區破題解題,在城市社區建設中聚焦“抓黨建、強服務、促治理”目標重點,堅持試點先行先試,在實踐中逐步探索形成了“去三化增四性五提升”的工作思路,凝聚居民力量,樹立社區如“家”的工作理念,摒棄社區建設“行政化、辦公化、機關化”的思維,吸引居民參與共建,根據居民需求設置功能室,增加社區的“實用性、互動性、智慧性、技能性”,全面拓展和完善社區整體功能,使社區逐步成為開放、共享、通用的平台,開創了黨建引領城市社區創建新模式。

社區變身“會客廳”

柔和的燈光,清新的綠植,溫馨的家居設施,大廳休閑卡座茶吧......5月30日,盡管是周六,在離石區麗景街社區的“居家式會客廳”,也不時有前來辦事的居民。工作人員面帶微笑,遞上一杯熱茶水,格外溫馨親切。“我們把這裡打造成家的模式,不僅讓居民感到親切,也讓我們的工作人員有主人翁的意識。”社區支部副書記武小麗介紹說,“這裡就是家裡的客廳,你說家裡來人了,你能不起來給客人端杯水嗎?為老百姓服務,我們始終對自己的要求是用心、用情,真正做到為民服務零距離”。

這是離石區著力打造以吸引群眾、服務群眾需求為核心內涵的“社區會客廳”的一個縮影。

社區活動場所建得再高檔、再豪華,關鍵問題是如何提高使用率和居民的參與度,增強吸引力,吸引群眾走進來。為此,離石區今年在蓮花池街道、鳳山街道、濱河街道3個街道集中打造3個示范社區建設中,轉變思路,試點先行,按照“去三化”思維,以“家”引客。在社區裝飾、設施配套上,改傳統行政化的風格為現代家居裝飾風格,營造溫馨舒適的環境。配備咖啡機、茶水機、微波爐等服務設施,改“辦公櫃台”為“服務吧台”,為居民提供暖心服務。以開放、共享、通用的原則,引進各類組織、群體進駐社區工作或開展活動,為社會組織以及青年、婦女、老人等各類群體,提供現代、免費的基礎設施和活動平台。同時,在空間布局和氛圍營造上,堅持“辦公面積最小化,服務場所最大化”原則,騰出95%以上的空間用來建設符合居民活動需求的功能區和活動室。

濱河街道交通路社區讀書室。高小明攝

交通路社區在便民服務大廳、讀書吧都配備了休閑、現代的高腳凳,利用樓道的空間,用交通二字的首字母“JT”設計了置物架,設置了喝茶休閑區,安裝了有設計感、立體感的投影設備,深得居民的青睞。特別是在“會客廳”的二樓上,舞蹈、書畫、棋牌室成了社區的“熱門”地,剛下了瑜伽課的一位居民說,“社區讓我們的生活豐富了起來,既鍛煉了身體,還在這裡還交到了很多朋友,鄰裡關系也更加和諧了。

在鳳山街道生態園社區活動室,幾位老年人正在玩紙牌,時不時談笑風生,悠然享受著幸福生活。“在這裡,沒有滿牆的條框制度,取而代之的是居民的活動作品,是親切的微笑,細致的服務。來到社區不辦事也想多坐一會兒,大家說說話嘮嘮家常,真是親如一家。”居民張阿姨笑著說。

社區黨支部書記雒新娟介紹,“以前老人們都去公園玩,遇到刮風下雨就沒轍了。今年,我們以居民需求為宗旨,運用好每一平方米,布置好每一個空間,建起了功能齊全的活動場所,來的人更多了,社區成為居民在家門口活動娛樂的好去處”。

開放共享“新家園”

孩子們有“游樂園”,年輕人有“充電站”,婦女有了“技能培訓室”,每天早上一開門,鳳山街道生態園社區1400平方米的各類活動室便迎來參加各種活動的居民。

“這些社區活動室的設計,都是經過前期調研,征求居民意見建起來的。”生態園社區支部書記雒新娟介紹說,“居民需求什麼,我們就設置什麼樣的功能室。比如在調查中發現小區內有9歲以下兒童61人,我們與樂高兒童玩具公司合作,專門設置了兒童室,配備了拼圖、看圖學拼音、益智工具箱、積木等種類齊全的玩具,提高兒童的動手能力和興趣”。

交通路社區舞蹈室,瑜伽教練正在教瑜伽。高小明攝

為了突出與居民的互動,社區牆面“留白”展示居民作品。充分利用“互聯網+”,配置了黨建雲平台,政務服務自助機等設備,讓“數據多跑路、居民少跑腿”。與農行合作,設置了“可移動銀行”,讓居民不出社區就可以辦理理財、辦卡、繳費、優享生活、對公服務等﹔購置了歌德機,居民可以通過掃碼,自動下載電子書籍進行免費閱讀﹔並專門設置了電子閱覽室,配置了20個超星電子閱讀本,居民可以在線閱讀內容豐富的期刊、雜志、小說等各類書籍,並通過“雲書簽”模式收藏瀏覽記錄,方便下次閱讀﹔便民服務大廳安裝的政務服務自助機,與區政務服務中心聯網,讓居民在社區就可以就近申報並辦理行政審批事項,真正實現社區服務智慧化。

在增技能性方面,生態園社區結合社區居民就業需求,與人社局對接,引進專業技能培訓機構,組織開展絲網花、烹飪、茶藝、發藝、駕駛員、電工等實用技能培訓,積極推進“人人持証、技能社會”。並打造了婦女技能活動室,讓社區婦女在閑暇之余參加手工制作、生活技能等培訓,為轄區有就業需求或意願的婦女掌握新技能、走上新崗位提供平台。

家住市財政局小區的郭女士說,以前最頭疼的就是孩子每天下午放學后沒去處。而在麗景街社區,這個難題解決了。社區辦起“四點半課堂”,從城鎮學校走路到社區隻需5分鐘左右的時間,孩子放學后可以直接來到社區閱讀和寫作業。“在這裡不僅僅是單純的寫作業,更多時候是孩子還可以享受到免費提供的書籍閱覽、繪畫、書法、互動式體驗等活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為孩子們開辟了學習的第二課堂。”郭女士高興地說。不僅如此,在麗景街社區,健身室、影視室成為服務居民娛樂休閑的新家園,一樓服務大廳的茶座卡座,也為出租車司機、執勤民警、環衛工人提供了落腳處,深得群眾好評。

黨建引領“新樣本”

居民的幸福指數,是檢驗社區建設成效的重要標准。離石區在城市社區建設中,著力提升黨建引領力、提升人員素質、提升文化品味、提升服務水平、提升治理能力五個方面齊發力,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積極打造離石幸福社區“新樣本”。

黨建引領力如何提升?首先發揮社區大黨委的作用,從黨組織覆蓋抓起,向小區、樓宇、商圈等延伸。今年,全區共建立了7個業主委員會黨支部、5個物業公司黨支部、268個樓宇黨小組,建立了社區大黨委工作例會、議事決策、聯席會商“三項制度”,健全了需求清單、資源清單、項目清單“三個清單”,推動區域聯動、組織聯建、資源聯享、服務聯抓、事務聯辦。與市直工委溝通協商,把市區兩級駐地單位黨組織納入社區大黨委管理范疇,推動市區兩級黨組織和在職黨員進社區“雙報到”,廣泛開展各種活動,在活動中植入黨建元素,讓居民在社區潛移默化接受黨建熏陶。

社區建設,人員素質的高低是關鍵。社區工作人員素質高低,將直接影響社區服務的質量。離石區委組織部先后出台《離石區2019年度社區工作人員考核辦法(試行)》和《離石區社區工作人員管理辦法(試行)》,加強對社區工作人員的全方位管理。為全面提升社區工作人員的素質,4月份,組織全區279名社區工作人員進行了閉卷考試,開展了至少三個月的“素質提升”活動,實施學習提能、培訓提質、作風提效行動,同時建立每周例會、每季培訓、量化考核、末位淘汰等四項制度,努力建設一支懂社區、愛社區、愛居民的高素質社區工作者隊伍。

社區茶吧成為環衛工人的愛心驛站。 任建忠攝

圍繞提升社區服務水平,離石區明確黨建引領“全崗通”“全響應”、黨建引領“四治”、黨建引領老舊小區改造、黨建引領商圈服務、黨建引領問題化解、黨建引領“紅色物業”、黨建引領基本公共服務七項課題,由各社區領題先試。蓮花池街道麗景街社區已經全面推行黨建引領“全崗通”“全響應”服務,“全崗通”就是每一個社區工作人員都熟練掌握社區各個崗位工作職責、各項業務辦理流程,居民在便民服務大廳任何一個窗口都可以辦理業務﹔濱河街道交通路社區在便民服務大廳顯著位置設立了愛心回音壁,有需求的居民可以投放自己的心願,有能力的人進行回音幫助。同時積極開展消費扶貧,與貧困戶對接,在大廳設置農特產品展銷點,幫助貧困戶銷售農特產品。

今年,離石區結合“三零”社區創建,在提升治理能力上狠下功夫,設置了社區微法庭、信訪工作站、人民調解室。在工作機制上,推行全科網格化管理。依托區、街道、社區三級綜治中心,建立智慧黨建、綜合治理和社會服務等事項“一張網”,實行“一個平台、一網運行、全域覆蓋”。同時,在全區招聘2000余名網格員,網格員通過手機app,及時將網格內的人、事、物、地、情、組織等錄入信息系統,採取日巡查、日走訪方式,及時解決群眾訴求。

離石區在實踐中探索形成了“去三化增四性五提升”的工作思路,推動黨建引領城市社區治理,打通城市治理最后“一公裡”,讓居民擁有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馮海硯)

(責編:麻潞、常慧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