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劇現代戲《我們村裡的年輕人》:鄉村振興的奮斗曲

李曉芳

2021年05月18日17:50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半個世紀前,反映新中國農村沸騰生活的電影《我們村裡的年輕人》,塑造了一群朝氣蓬勃、生龍活虎,用自己的勞動和愛情譜寫新生活贊歌的年輕人,令當時都市青年無限向往,成為新中國成立后10余年間,農村題材影片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5月中旬,山西省晉劇院創作演出的晉劇現代戲《我們村裡的年輕人》在省城青年宮演藝中心連演三場,唱響新時代年輕人鄉村振興的奮斗曲。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山西省晉劇院將這部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緊扣時代脈搏,閃耀時代精神的現實主義作品搬上舞台。

晉劇現代戲《我們村裡的年輕人》是山西藝術職業學院創新“校、院、團”一體化辦學機制,改革重組開始加速跑一部標志性作品。

首次搬上舞台,省城青年宮演藝中心劇場爆滿,一票難求。戲迷票友奔走相告,稱:“這是一部近年來我省戲曲舞台好聽好看,難得一見的現代戲。”

晉劇現代戲《我們村裡的年輕人》創作演出給我們三點啟示。

時代呼喚:緊扣時代脈搏的現代戲

中國不乏史詩般的實踐,關鍵要有創作史詩的雄心。

抬望眼,新時代史詩般的實踐,必將催生戲曲舞台反映現實生活,緊扣時代脈搏,閃耀時代精神的現實主義精品力作。

晉劇現代戲《我們村裡的年輕人》講述了花崗村老中青三代“年輕人”一脈相承,始終牢記黨的初心使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改革、發展的奮斗歷程。第一代人為建設新中國出力流汗,劈山引水,修建幸福渠,鄉親們喝上了清凌凌的汾河水。第二代人迎來改革開放,建起水泥廠,鄉親們錢包鼓起來了,過上富裕殷實的日子,但清凌凌的渠水變了味,水泥廠嚴重污染了花崗村。第三代人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奏響了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活更美好的鄉村振興奮斗曲。

2016年,山西演藝集團副總經理、山西省晉劇院院長白雁鵬在汾陽市挂職市委副書記,開始發掘構思這個創作題材。經反復論証、研討,山西省晉劇院啟動這個創作項目,劇本十易其稿。2020年,國家一級編劇張曉亞,中國戲曲學院副院長、博士研究生導師冉常建等主創人員先后數十次赴汾陽市賈家庄深入生活,創作採風,激發創作靈感,找尋切入視角。

“晉劇現代戲《我們村裡的年輕人》切口很小,主題很大。全劇以一個普通村庄——花崗村為例,生動講述了花崗村老中青三代‘年輕人’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就是這個理念讓花崗村實現了綠色的跨越,美麗的花崗村是美麗中國的縮影,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發展鄉村產業,一方百姓過上舒心快樂的好日子,奏響了鄉村振興的奮斗曲。”該劇編劇張曉亞這樣闡述他的編劇思想。

該劇總導演冉常建說,現實題材的戲曲創作難度很大,它的難點不僅在於作品要真實深刻地反映現實生活,而且要求創作者能夠發現生活中的詩意,把生活感受轉化為詩情。晉劇現代戲《我們村裡的年輕人》用充滿詩意的形式表現出來,聚焦人物內心和性格發展,開掘人的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比真實生活更生動鮮活,更美、更感人。

舞台呼喚:能挑大梁的年輕人

青年演員是劇種當前生命、生存狀態的重要指數,舞台呼喚能跳大梁的年輕人。

在戲曲生態中,包括劇種、劇目、劇院、人才等一系列相互涵養的鏈條,其中,人才是基礎,是戲曲傳承的根本保障。

晉劇現代戲《我們村裡的年輕人》由山西省晉劇院青訓班46名學員傾情演出,此番初次登台亮相可謂陣容強大、行當齊全,唱念做打舞精彩紛呈,手眼身法步韻味十足,青春靚麗氣勢如虹,英姿勃發滿台生輝。

“整場演出非常感人,非常震撼,讓我看到晉劇藝術后繼有人! ” 全國政協委員、山西省晉劇院藝術總監、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栗桂蓮觀看演出后這樣感嘆。

“年輕人缺少登台機會是許多文藝院團,尤其是基層院團的普遍現象,確實造成了一些演員在嗓子、身段最好時未能得到足夠的鍛煉,等到人生閱歷、藝術理解成熟之際,又錯過了最好的年華。為了讓青年演員盡快成長、成熟,挑起晉劇藝術傳承大梁,2019年山西省晉劇院將分散在各演出團的青年演員集結起來,優中選優,成立山西省晉劇院青年演員培訓班,46名青年演員平均年齡不到35歲,學歷均在戲曲專業本科以上,他們是晉劇演員中受過中央戲劇學院、中國戲曲學院等高校系統藝術專業教育,學歷最高的一批。”山西演藝集團副總經理、山西省晉劇院院長白雁鵬介紹。

近兩年,山西省晉劇院先后邀請中央戲劇學院、中國戲曲學院、上海京劇院、中國京劇院等大家名師、戲劇編劇、導演蒞晉,為青訓班演員開壇設講,言傳身教。這批年輕人正值青春年華,正是藝術發展的黃金期,他們充滿藝術理想,對戲曲藝術精益求精,一招一式進步神速。晉劇現代戲《我們村裡的年輕人》的創作演出,是青訓班集體匯報演出的代表劇目,也是他們開啟舞台藝術實踐的“破台戲”。

“以戲帶院  以戲帶人,連續三場演出,戲迷票友奔走相告,青訓班青年演員青春勃發的台風,又美又颯的扮相,精湛出色的表演,贏得觀眾廣泛好評。也讓更多年輕觀眾深深感受到戲曲薪火延綿的溫暖,看到戲曲發展的美好未來。”這是國家一級導演肖桂葉、國家一級演員孫昌的共同感受。

觀眾呼喚:戲曲時尚“年輕”的風貌

舞台藝術是一種充滿了創造難度的藝術樣式,首先難在空間的限制,“三堵牆”切死了故事的全部延伸畫面,你必須拿出最精彩的人生切片,才能消除靜坐者的審美疲勞。何況還有時間限制,再精彩的畫卷,也隻能讓你展開兩個小時左右的長度,否則,不僅是審美疲勞,就連頸椎、腰椎、屁股也會產生物理對抗,讓藝術家再美好的創造,都變成了如坐針氈、甚或拂袖而去的散席“涼茶”。

而舞台藝術的精妙,也恰恰在於這種限制,惟其限制,才使創造者窮極想象,煉化絕境,晉劇現代戲《我們村裡的年輕人》在有限的舞台空間深積厚存,結實捆扎,密集焊接,深刻凝聚,必然形成核爆般的強烈反應。該劇尤其在揭示人的豐富性與時代思想精神內涵上,以現代人的審美,以現代年輕人的打開方式,贏得年輕觀眾的青睞。

現代文化消費的年輕化、時尚化使戲曲需要有“年輕”的風貌。2004年白先勇推出的青春版《牡丹亭》風靡大江南北,雖引起爭議,卻在年輕人中掀起了一股持續的“昆曲熱”,“青春版”也成為不少戲曲劇目做市場推廣時的時尚語匯。青春版的晉劇現代戲《我們村裡的年輕人》,也將以其“年輕”的風貌,在不斷接受觀眾的檢閱的同時,繼續精進完美,向經典攀登。

(責編:趙芳、張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