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村庄的小康之路

2021年01月15日17:39  來源:光明日報
 

【長鏡頭】

參觀一次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接受一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聆聽一段鄉村脫貧故事,品嘗一頓地方特色美食……盡管已是深冬季節,但是來山西省興縣蔡家崖村旅游的游客,隻要在這個紅色村庄裡走一走、看一看,總能被炙熱的紅色文化所感染。

蔡家崖村是晉綏邊區政府及晉綏軍區司令部所在地,村裡紅色遺址眾多,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四八”烈士紀念館入選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

“自從搭上了紅色旅游的順風車,蔡家崖這些年變化飛快。北面的元寶山變綠了,街道兩旁開了許多商鋪,家家戶戶吃上了‘旅游飯’,昔日的土坯房變成了整潔的樓房,多半農戶還開上了小轎車……”蔡家崖村黨支部書記溫利川自豪地說,2015年,蔡家崖實現了整村脫貧,這幾年村民的收入更是持續增加,由2017年的6200元增加到了8000多元。

36歲的溫雪敏是土生土長的蔡家崖村人,初中畢業后學習烹飪,在太原的飯店裡工作多年,練就一手好廚藝。眼看著老家門口那條小街越來越整潔,越來越熱鬧,2019年年底,溫雪敏下定決心,把自家的老房子修葺一新,開起了農家樂。

除了做當地特色餐飲,蔡家崖村還有許多村民投入到紅色旅游相關行業中來。村民溫文新以前常年在外跑運輸,看到家鄉的變化,2018年4月回到村裡辦起超市,年收入已超過10萬元。村民劉愛茹開了一家主打紅色文化的特色文創店,各種精心設計的書包、文具、服飾等文創產品,頗受游客歡迎。

“目前,全村半數以上的勞動力都在從事與紅色旅游相關的行業。”溫利川說,游客的增多,為當地的綠色農產品和手工制品打開了銷路。

“秋風涼又涼,谷子黃金黃,今年收成好呀,谷滿倉,全憑那八路軍呀保住了家鄉……”在為游客講解時,康彥紅總會唱起這首晉綏邊區的民歌《快繳公糧》。從紅色講解員到紅色文化傳播者,康彥紅在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從事講解工作已經17年了。“剛參加工作那會兒,要背3萬多字的晉綏邊區資料,很多講解詞還得自己整理。”康彥紅說,開始時覺得很枯燥,壓力也很大。后來,隨著不斷地講解和了解,晉綏邊區的紅色文化漸漸浸入她的生活中。17年時間,她走遍了當地的革命遺址,向鄉村裡的老人請教,向黨史專家學習,積累了十幾萬字的資料,不斷地豐富到自己的解說內容中。

火車方便了群眾的出行,也帶來了致富的希望。2018年6月21日,“蔡家崖號”列車正式開通運營。火車不僅給蔡家崖送來了大批游客,也為沿線居住的100多萬群眾提供著源源不斷的脫貧活力。兩年多來,紅色文化旅游產業逐步成為當地經濟的重要增長極。借助著交通紅利,蔡家崖村大大小小的飯店,每天通過購票軟件查看余票數量,就能大致估算出當天需要准備的食材數量。

“游客來蔡家崖感受呂梁精神,村民靠銷售土特產、工藝品等增收致富。”溫利川說,這幾年蔡家崖的名氣越來越大,老區的農特產品被外界逐漸熟知。村裡適時成立了經濟合作總社,在村居民人手一股。北山上栽種了2000多畝桃樹、杏樹、核桃樹,這片經濟林每年能給每戶村民帶來500多元的收入。

(本報記者 李建斌)

(責編:趙芳、張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