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春的腳步匆匆而來,三晉大地躍動著勃勃生機。山西省各市兩會正在陸續召開,釋放出各地邁向“十四五”新征程的發展信號,新思路、新路徑、新舉措不斷涌現。
人民網山西頻道梳理山西11市政府工作報告,關注並解讀各市的發展之道,敬請關注。
初春時節,雲中大地天朗氣清,惠風和暢。2月22日上午,大同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開幕,大會執行主席、主席團常務主席趙向東主持第一次全體會議,大同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張強代表大同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2月24日,張強當選為大同市人民政府市長。
“十三五”時期,大同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5.0%,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達到7.7%,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9.2%﹔6個貧困縣成功脫貧摘帽,745個村、31.14萬名貧困人口從此告別貧困。
五年發展傾注了全市上下不懈努力,凝聚了全市人民共同智慧。這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單,更為大同市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
大同《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十四五”時期大同發展的戰略定位是建設“一城五地”。“一城”即省域副中心城市,“五地”即先進制造聚集地、能源革命綜改示范地、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晉北和環首都生態涵養地、國際文化旅游目的地。
作為山西省委確定的3個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大同始終高度重視規劃編制工作。在“十四五”開局之年,明確了“聚焦新型城鎮化,加快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工作思路,提出要強化城市規劃引領,科學謀劃空間整體布局,最大限度盤活土地資源﹔要扎實推進各縣區規劃編制工作,加快壯大縣域經濟﹔要加快公園城市建設,優化城市交通框架,推動海綿城市建設工程,開展城中村、城鄉結合部以及城市死角環境整治。
此外,關於2021年大同市如何推動“五地”的打造,《政府工作報告》也給出了清晰的發展思路。
——建設先進制造聚集地:聚焦“六新”突破,加快培育一流創新生態。加快布局新基建、突破新技術、發展新材料、打造新裝備、研發新產品、培育新業態﹔弘揚創新文化,集聚創新人才,拓寬創新路徑,培育創新主體。
——建設能源綜改示范地:聚焦培育新動能,加快構建現代工業產業體系。強力培育新能源產業集群,繼續加快氫能、光伏全產業鏈、新能源+儲能全產業鏈、壓縮空氣儲能、抽水蓄能等轉型重大項目建設,進一步優化能源結構,全力建設京津地區綠色能源供應基地。
——建設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聚焦融入新格局,加快構筑改革開放新高地。深化 “放管服效”改革、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財稅金融改、土地要素保障機制改革﹔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創新招商引資辦法,推進京同合作,升級開放平台。
——建設晉北和環首都生態涵養地:聚焦踐行“兩山理論”,加快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抓好“兩山七河一流域”治理任務落實,提升空氣質量、抓好流域治理、加強國土綠化、推動綠色低碳。
——建設國際文化旅游目的地:聚焦文旅融合,加快建設文化旅游強市。加強文化遺產和資源保護,加快文化旅游資源融合,強化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堅持以文促旅、以旅興文,把文旅產業培育成支柱產業、富民產業。
藍圖已然繪就,奮進正當其時。肩負新使命,邁好第一步,大同市將以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昂揚的斗志、更加務實的作風,奮力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
(資料來源:大同日報)
山西路橋:黨建引領 建好“四好農村路”山西路橋建設集團黨委扎實開展“黨建質量提升年”,實施“六大工程”,立足“十四五”高質量、高速度、高效益發展的戰略基點,全面提高黨建質量和黨建引領發展水平,為打造“國內一流的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施工現代化企業集團”提供堅強政治保障。
常住人口3491萬 山西人口普查數據"出爐"山西省統計局向社會通報山西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數據顯示,山西省常住人口為34915616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下同)減少2.23%,年平均減少0.23%。山西省常住人口總量減少,主要受人口流動變化等因素影響。